用直播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打开一扇窗

发布时间:2024-11-14 17:27:17 来源: sp20241114

  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带来的《关于以直播等方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提案》引发舆论关注。这位密切关注当代文化生态的学者建议,文化事业单位探索包含直播的多元化模式,更好服务社会;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将直播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

  眼下,直播已经是内容传播的重要形式,也是各种文化文艺演出最重要的“舞台”之一。有统计数据指出,仅2023年,抖音演艺类直播场次就同比增长47%,场均观众4263人次,相当于每天有19万场中等规模演出在直播间上演,单单是越剧这一种戏曲,相关直播就收获了8.9亿次观看……可以说,手机这块方寸屏幕,已经是年轻人接触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渠道之一。当观众、受众的喜好发生改变,文化事业单位、文化文艺工作者自然应当主动顺应大势,探索包含直播在内的多元化模式以扩大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承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终归是人才,直播中的PK、打赏等形式创新,有助于促进青年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成长。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且不断能够推陈出新,“打擂”“唱和”“对台戏”等良性文化竞争机制是密码之一。而直播PK这种形式,把“喝彩”的权利,从戏台下的寥寥看客转移给了直播间中的海量观众。实实在在的“点赞”“打赏”“弹幕”不断刷屏,既有助于那些“有艺在身”的人脱颖而出,获得巨大的职业成就感;也方便演员快速与观众交流寻找自身不足,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表达创新等多方面能力;更能吸引许多大家名角参与进来,与青年演员“连麦”交流,共同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毋庸讳言的是,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艺术囿于地域性,本就小众、晦涩,传统线下舞台的萎缩又进一步劣化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文化事业单位,常年生存困难,对人才的激励程度有限,带来人才流失、队伍老化等问题。“活着”才是传承最好的方式。文化事业单位重视对人才直播技能的培养和激励,加大对于直播的支持,与高校、研究机构、直播平台积极开展合作,有助于形成“流量增加扩大影响力,收入上涨提升内容质量,演出精彩留住更多观众”的正向循环,最终推动中华传统艺术守正创新。目前,延边歌舞团、盘锦艺术团、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都已经通过抖音直播提升了市场化收入,吸引了许多青年人才加入。

  放眼未来,直播化、视频化仍然是内容传播的重要形式。同时,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仍在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历史国风”类内容将长期成为潮流。多重利好之下,艺术院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走进直播间大有潜力可挖。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网络平台结对合作、跨界合作,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在新的媒介生态中生生不息,不断产生新的精品。

【编辑:钱姣姣】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