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特稿: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习近平主席引领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2-25 03:19:24 来源: sp20241225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特稿: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习近平主席引领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韩梁 张代蕾 林晶

非洲,一片拥有丰富资源、深厚历史、多彩文化的广袤大陆,却曾是“世界良知的伤疤”。数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在这里极尽掠夺和欺凌。

如今,新的变革已经来临。曾经“被遗忘的大陆”“失败的大陆”,日益成为“活力的源泉”“未来的象征”。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上,为它赋能的,陪它奔跑的,助它振兴的,有这样一位可靠的朋友、真诚的伙伴、亲密的兄弟。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出真诚呼吁:“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如飘扬的旗帜,似高擎的火炬,翻过亚欧大陆的山,拂过乞力马扎罗的雪,穿过好望角的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起强大动能,引领中非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并肩,阔步前行。

发展之变:让多彩非洲生机盎然

“非洲是21世纪的希望热土。这是我第十次踏上非洲大陆,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非洲的新发展新变化。”2023年,在南非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回顾与这片大陆的深厚缘分,讲述他眼中的“非洲之变”。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5次到访非洲,两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精心擘画合作蓝图,引领中非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013年,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书写中非友好新篇章;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一以贯之,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中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助力非洲大陆面貌日新月异,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日益丰富、路径越发清晰。

——非洲之变,波澜壮阔,是高楼平地起、天堑变通途的新篇章。

在“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海拔近5900米的最高峰“自由峰”和海拔3795米以上的休息营地都已实现高速网络全覆盖,其中大部分通信设备由中国企业提供。

在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中企承建的马古富力大桥将在今年年内竣工通车,湖畔居民热切期盼跨湖通行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为5分钟。

这是4月11日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拍摄的马古富力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4月11日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拍摄的马古富力大桥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在非洲最长河流尼罗河畔,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中企承建的首批办公楼今年已正式验收。

在非洲最大沙漠撒哈拉的南缘,多国建设者正学习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成功经验,努力构筑一条防风固沙的非洲“绿色长城”。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广袤多彩的非洲大地上,中国与非洲伙伴齐心协力,建设了一条条“幸福路”,一个个“繁荣港”,一座座“连心桥”,创造出无数欣欣向荣的发展奇迹,雕刻着山川湖海的崭新样貌,延展着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的美好愿景。

——非洲之变,见微知著,也是一粥一饭、一砖一瓦里的新生活。

贝宁重要棉花产区帕拉库附近的美丽城村,村民多纳蒂安·埃津一家从简陋的土坯茅草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砖砌房。得益于来自中国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当地棉农收成逐年增加,不少人盖起新房、买了新车。村长伊夫·科巴说:“中国专家让我们美丽城村的生活更加美丽。”

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农户奥马里·哈约靠着种大豆、做豆浆开起一家小餐厅,中国风味的豆浆是招牌饮品。中非合作的“小豆子、大营养”项目,让当地人爱上营养丰富的“中国味道”,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布隆迪的水稻田间,刚果(布)的玉米地里,卢旺达的菌草培训班上,常年可以见到中国农业专家忙碌的身影。开垦示范田、建立实验室、建造养殖场、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中国从不吝啬与非洲朋友分享理念、经验和机遇。

2023年6月20日,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农民在田间给杂交水稻脱粒。多年来,中国派出农业专家深入布隆迪各地,对当地稻农提供技术指导,为粮食增产增收做出重要贡献。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2023年6月20日,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农民在田间给杂交水稻脱粒。多年来,中国派出农业专家深入布隆迪各地,对当地稻农提供技术指导,为粮食增产增收做出重要贡献。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截至2023年底的10年间,中国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菜篮子”丰富了,农业现代化正逐步成为现实。

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中非在携手发展振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拓展新空间,取得新进步。南非西开普大学学者马哈茂德·帕特尔认为,中非合作不仅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改变了国际合作的范式,提升了非洲的全球地位。

“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非人民振兴的步伐!”在联合自强、求新求变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和非洲的心贴得更近,手握得更紧。

道路之变:做非洲现代化的同行者

在肯尼亚,充满现代感的孔扎科技城在草原上拔地而起。这座中肯共建的“非洲硅谷”,汇聚肯尼亚高级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国家数据中心等机构,完全建成后将加速肯尼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数十万就业岗位。

当很多人对非洲的印象还停留在贫困落后、缺衣少食的阶段时,不少非洲国家已经逐步摆脱殖民时代遗留的资源输出和依附型发展路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具备各自文明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向着崭新的未来加速奔跑。

习近平主席指出,“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丰富多样。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最适合非洲,非洲人民最有发言权。”“推进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各领域合作求“质”向“新”,全方位发展,为非洲大陆现代化进程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双方合作领域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

2023年8月10日,在埃及苏伊士省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员工在工厂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2023年8月10日,在埃及苏伊士省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员工在工厂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从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到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从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到吉布提国际自贸区,源自中国的投资、技术和运营经验,助力“非洲制造”走向世界,为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丰富滋养。

如果说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是支撑非洲大陆经济发展的“骨骼”,那么“数字基建”和“数字经济”则日益成为促进非洲与世界深度融合的“神经网”。

当前,众多非洲国家把数字经济视为发展新动能。中资企业搭建的移动支付平台为数千万非洲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数字支付服务;中国在非投资创设的电商平台让当地民众足不出户即可“买全球”“卖全球”。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丝路电商”不仅带动主播、贸易商、物流等全链条就业,也为非洲的数字革命提供动力,让更多人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2023年11月10日,在肯尼亚姆洛隆戈,kilimall员工在仓库内工作。kilimall是第一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并实现100%在线支付的中国电商平台,是当地民众喜爱的购物网站之一。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2023年11月10日,在肯尼亚姆洛隆戈,Kilimall员工在仓库内工作。Kilimall是第一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并实现100%在线支付的中国电商平台,是当地民众喜爱的购物网站之一。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了解非洲国家的处境和面临的挑战,急非洲之所急,解非洲之所难。”这是很多非洲人的共同感受。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非在新科技、新能源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为培养现代工业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从肯尼亚的索西安地热电站到南非的德阿风电项目,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100多个绿色能源项目助力非洲绿色转型。津巴布韦经济学家布雷恩斯·穆谢姆瓦感慨,从可负担的绿色产品到清洁能源的开发,非洲“从中国日益壮大的绿色能源产业中获益匪浅”。

不久前,肯尼亚“鲁班工坊”学生所研发的“盲人眼睛”手机APP在肯尼亚高校创新大赛中荣获最佳创意奖。从科特迪瓦到吉布提,“鲁班工坊”助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出一批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中企在非洲启动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为非洲青年提供学习尖端技术和创业经验的机会。越来越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国际视野和理念的非洲青年成长成才,为非洲大陆的腾飞注入青春力量。

2022年9月19日,在位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吉布提工商学校,学生在鲁班工坊铁道运营沙盘教学区学习。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2022年9月19日,在位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吉布提工商学校,学生在鲁班工坊铁道运营沙盘教学区学习。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公共领导力学院院长兹韦林齐马·恩德乌说,中国理解非洲从被殖民到走向独立自主的艰辛历程,将支持非洲发展视为推动非洲大陆人民“二次解放”的一部分。

肯尼亚经济学家汉娜·赖德认为,中国对非合作的鲜明特点是“以非洲的需求为驱动”,这也带动了更多国家“愿意倾听非洲声音、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主席说:“凡是对非洲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欢迎、都支持,全世界都应该尽力做、认真做。”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让中非同行的步伐更坚定。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说:“我们一直与中国并肩前进。”

思想之变:吹响南方觉醒的时代号角

上世纪60年代,塞内加尔开国总统、诗人桑戈尔提出了建设一座黑人文明博物馆的设想。他一直积极倡导“黑人传统精神”,弘扬非洲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50多年后,桑戈尔的梦想终成现实。2018年12月,中国援建的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正式开馆。黑人文明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一种立体而饱满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馆长哈马迪·博库姆说,这座博物馆致力于逐步完成“与非洲和黑人群体相关知识的非殖民化”。

2023年5月12日,游客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与展出画作合影。“隔洋相看——非洲画家笔下的中国”画展5月12日在这里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2023年5月12日,游客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与展出画作合影。“隔洋相看——非洲画家笔下的中国”画展5月12日在这里开幕。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非洲从未停止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印记。如今,非洲文明的复兴,让南方觉醒的时代号角愈发嘹亮,为中非合作提供深厚文明滋养,为非洲现代化进程注入宝贵精神动力。

从黑人文明博物馆,到竞技摔跤场,通过中国的帮助,塞内加尔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塞内加尔是文化之邦,中方愿同塞方一道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合作。”习近平主席真挚的话语,让人感受到中非友谊的温度和深度,更见证一个东方大国对非洲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今天,中外联合考古队在非洲大陆深处追寻人类起源和技术演化奥秘,中文已纳入非洲多个国家国民教育体系,非洲舞蹈等艺术形式受到中国观众喜爱。人文交流日益深入,不仅增进中非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筑牢中非合作的民心基石,也为中非的共同繁荣进步注入文明力量。

2024年5月22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参赛者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坦桑尼亚赛区决赛上展示才艺。 新华社发(赫尔曼·埃马纽埃尔摄)

2024年5月22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参赛者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坦桑尼亚赛区决赛上展示才艺。 新华社发(赫尔曼·埃马纽埃尔摄)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铿锵的改革足音,坚实的现代化步履,强烈的复兴梦想,在非洲大陆回响激荡。

在肯尼亚和南非,两场“红厅论坛”相继举行。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非洲的启示,到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带来的机遇,一次次真挚热烈的交流讨论,让人们更加坚信,中非双方通过伙伴关系和互学互鉴,将携手实现繁荣和现代化。

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发,纳米比亚人组党将建设纳米比亚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写进党章,要求全体党员“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走进陕西梁家河村,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深入了解当地脱贫做法,称赞中国经验“极具启发性”;探访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了解中国在智慧城市、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感受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2024年7月31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拍摄的“红厅论坛·内罗毕对话会: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携手共进”现场。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2024年7月31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拍摄的“红厅论坛·内罗毕对话会: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携手共进”现场。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怀着对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奏响“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时代旋律。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在“全球南方”加速崛起,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演进的时代大潮中,不断发展的非洲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

中国是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国家,并支持非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联合国舞台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和非洲一次次在多边平台发出反对霸权、捍卫公平、合作共赢的正义呼声。

中非合作论坛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机制。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在全球经济治理和转型中拥有巨大潜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全球南方”的成长和崛起“将为人类带来共同繁荣”。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中国和非洲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非洲国家广泛支持。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奥比昂表示,习近平主席一系列重大倡议推动非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伊曼纽尔·马坦博说,我们拥有相似的遭遇和经历,也拥有共同的使命和未来。“这个未来,就是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跨越山海,心灵相通。构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让“全球南方”的声势更壮大,行动更有力。习近平主席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时说:“2024年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我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着眼造福双方人民,精心规划中非合作新蓝图,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聚北京,期待北京。历史的盛会,将延续中非团结合作的历史使命,让共同发展的梦想绽放新的光彩,为人类现代化进程带来新启迪。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将为中非28亿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为人类社会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编:王禹蘅、张悦)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