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21 08:03:01 来源: sp20241221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王仁宏)4月10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

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诗刊》社承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宣部文艺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指导。诗人、评论家、读者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

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高度重视《诗刊》改版工作,强调要以改版为契机,塑造诗歌发展新格局,引领诗歌创作方向,积极推进诗歌向中国式现代化探索。

据悉,从2024年第1期起,全新改版的《诗刊》将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每期扩容至208个页码,栏目设置为: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双子星座、百家诗论、数字诗界、散文诗萃、国际诗坛、后浪新声、千家短歌、当代诗词等。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受访者供图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受访者供图

张宏森在讲话中指出,《诗刊》是一份承载着当代诗歌发展厚重历史和辉煌篇章的重要刊物,《诗刊》的意义超越了一般性文学刊物的意义,它是窗口、是风向标,期待这本刊物能够引领中国诗歌的方向,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诗刊》改版不仅仅只是一份刊物形态的改变,它的办刊思路与方向将产生深远影响。

张宏森指出,《诗刊》改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新时代诗歌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改版就是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改版就是吐故纳新,正本清源;改版就是再塑诗风,开诗坛生面;改版就是顺应时代之变、传媒之变和诗歌之变,就是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呼,就是守正创新、积极求变、勇蹚新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接受人民阅卷,回答诗歌与读者关系的时代课题,在编辑出版、宣传推广、对外传播、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探索诗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张宏森指出,《诗刊》的使命就是带头推动当代诗歌创作,优化当下诗歌生态,引领诗歌未来走向。在新时代诗歌发展过程中,在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诗刊》要积极带动广大诗人、其他诗歌报刊社网,齐心协力,为塑造新时代诗歌发展新格局、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一起做出努力。既要行稳致远,又要乘风破浪,敢于做风向标、领头雁,甘于做人梯、铺路石。要始终把出作品、出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作品质量,栏目的定位要更加精准,理论和诗风导向要更加鲜明有力。作品的优劣决定刊物的品质和成败,《诗刊》要呼唤对时代经验与审美经验予以高度融合的诗人,包容各种流派、风格,引领一代诗风。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歌者,要在人民的创造和传诵中推出新时代的大诗人。

张宏森强调,诗歌界需要加强大团结。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观点,都需要互相借鉴、互相包容,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同界别、不同身份,也需要加强沟通,增进商榷,共同勉励,携手前行。《诗刊》社要做博观兼采、有容乃大的示范,也要使自信自强和内敛谦逊互为表里,真正做到文质彬彬、春华秋实。更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诗歌界,更多地支持和激励《诗刊》社的工作,激浊扬清,止于至善。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交流场景,我们要加倍珍惜这个场景中富含的人文情怀,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共同书写并努力做到网络场景下“诗意的栖居”。只要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和真诚的建设性为目标,求同存异、同向发力,就一定会迎来诗歌界“近者悦,远者来”的融洽氛围,也一定会创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瀚景象。

施战军谈到,近年来,《诗刊》社按照中国作协的工作要求,紧扣党中央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诗刊在诗歌界的优势,始终聚焦“国之大者”,担负起诗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中的历史职责。今后,《诗刊》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情赋山河,心系天下,团结广大诗人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焕发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诗歌光彩。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诗刊》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六十多年来,《诗刊》团结和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青春诗会”“春天送你一首诗”等诗歌品牌活动享誉全国,培养了大批青年诗人,为我国诗歌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诗刊》社近年来锐意开拓,已形成《诗刊》《中华辞赋》两本杂志、一个网站中国诗歌网的“两刊一网”新格局。今后,《诗刊》仍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改版为契机,不断改革创新,推出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积极探索中国诗歌现代化道路,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诗人和读者在发言中谈到,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抒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诗歌形象地展现这个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大家表示,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诗歌界的一员,愿意与《诗刊》各位同仁一起努力,坚守文学的初心,秉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负人民和读者的重托,共同创造具有时代高度、令读者喜爱的精品力作,让诗歌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为塑造中国诗歌发展的新格局贡献力量。

(责编:王仁宏、高雷)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