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怎样看待围绕压岁钱的争议

发布时间:2024-12-17 15:32:53 来源: sp20241217

【编者按】: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压岁钱历来以满满的“仪式”感,传递着亲情和祝福;但也有人反映,近年不断上涨的压岁钱让一些老人甚至中青年难堪重负。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探讨。

压岁钱寄托祝福

传统年俗之一,心意特别宝贵

A:压岁钱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是压“祟”钱,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之义。新春佳节,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压岁钱里饱含着满满的祝福和爱护,无论压岁钱数额多少,心意特别宝贵。

B:给压岁钱环节是过年期间最欢乐的环节,有孩童的期待,有老人的祝福,甚至有些地区会让小孩给老人磕头以后才给压岁钱,体现尊老敬老的传统。压岁钱是一个家庭传递温暖和爱的纽带。即使成年后,很多人回忆起童年,都少不了压岁钱的部分。

C: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现在压岁钱不仅仅是代表长辈爱意的年俗文化,更是一个提高和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能让孩子认识钱、会花钱,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对钱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让这一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意义。

压岁钱变味儿了

增加经济负担,催生攀比之风

D:有网友反映,当地“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更是轻则上千,动辄过万。如果据此就说压岁钱“压”垮老年人了,还是有点夸张,但压岁钱的确在逐年上涨,和天价彩礼一样,已经让不少人感到了压力。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弱的人,比如农村老年人,大多已经失去赚钱能力,如果再赶上儿孙众多,想放开手脚发压岁钱真的力不从心。

E:压岁钱过高,不但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攀比浪费现象。“人家拿这么多,你拿少了,也不好看”,在这种心理支配下,长辈们打肿脸充胖子去随行就市;而孩子也在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下,学会盲目攀比和“炫富”,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F:压岁钱变味儿,也是因为在年俗的传承中,一些观念逐渐走偏了。比如有人持“人情投资”观点,认为压岁钱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跨期投资,送礼的人收获了人情和更牢固的亲戚关系,而收礼的人,后续还会找机会加倍奉还。也有人以压岁钱多少来衡量亲情深浅、关系远近,裹挟着亲戚朋友一起“卷”。其实,金钱换不来亲情,礼尚往来也不是恰当的投资时机,斤斤计较红包厚度,反而会让亲人之间心生嫌隙。

压岁钱要“减负”

亲情交融量力而为 不必“一刀切”

G:压岁钱终归属于民俗范畴,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思想观念也各有不同,要尊重差异化选择,对压岁钱不宜、也没必要搞“一刀切”。

H:一些传统美德还是值得提倡。比如,勤为本、俭养德、孝当先,不会因为时代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后代正直善良、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给晚辈压岁钱,要厘清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是美好祝福,不能异化为另一种“啃老”,更不该搞攀比、裹挟杂念。

I:不妨参照他山之石。比如,广东地区有“派利是”的习俗,“利是”金额通常不大,主要传递吉祥如意的良好祝愿,人们更在意讨个好彩头。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获得理解认同,有助于营造反对奢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J:过年团圆的本质是亲情交融,维系亲人关系的不是金钱,而是血浓于水的情谊。亲人之间更应相互体谅,不妨从自身做起,量力而为。

(责编:燕帅、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