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4-11-17 00:48:14 来源: sp20241117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究竟有哪些重要的任务?我们在确保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又有哪些新部署?

  作为今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2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2024年“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的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是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振兴,从各地区的实际条件出发来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的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几个明确的重点。

  魏后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两个确保”是底线任务,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的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的举措。”

  在这几项重点任务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近三年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的底线任务。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要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红宇:“我们的农业资源禀赋非常有限,单产提升在粮食总量增长中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位一体可以做到高产。”

  春节临近,全国许多地方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农闲时节,但在海南三亚崖州湾,农田里农作物长势正旺,许多育种专家和育种企业都聚集在这里。

  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发布,从2021年启动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这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首要任务。这些从各地收集的本土种质资源将成为下一步育种专家们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材料。

  与以往许多地方提升单产的试验田模式不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更注重综合效益,除了向良种要产量,更多农户也急需更好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1月底,在安徽阜阳新世纪种业农民实训基地的麦田里,许多人都围在专家身边,学习冬小麦管理的经验。2023年,这里的800亩小麦亩产全部超过了8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98.2公斤,刷新了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这些农民都是慕名而来。

  同一时期,在山东德州陵城区义渡口镇,也同样在举办农田管理技术培训会。作为黄淮海地区的粮食主产区,德州市2023年有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了“吨半粮”生产能力,一年时间一亩地里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产量达到了一吨半。

  2023年,山东全省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200多万亩,增产明显。虽然今年的玉米种植还早,一些种粮大户也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生产做好准备。

  想要提高粮食产量,也要向土地要效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且在投入上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

  今年,位于湖北江汉平原的荆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从2023年的亩均投资1900元,提升至亩均投资2530元。在荆门京山市罗店镇敖家村召开了村民大会,推荐了由老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队,监督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认真的监督队发现改造后一部分田地比旁边水塘低了不少,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排水,向建设方监理方提出了改造建议,施工人员对照设计图纸重新进行测量,吸取了村民的建议,调整了土地平整的高度。

  高标准农田要建得好,还要用得好。在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的一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智慧合杆”,安装完后,这些路灯形状的杆子会被安装到已经完成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中,实时监测大气温湿度、土壤pH值等数据。这些数据同步传送到高标准农田区域中心,1月底,在当地低温雨雪天气之前,工作人员就已经通过信息系统给种植户发送了麦田管理建议,对麦苗追施尾肥防止冻害。

  除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也是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的2024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2024年,在强化扶贫监测的同时,如何抓好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工作。

  张红宇:“防止规模性返贫第一要精准,第二要聚焦产业和就业。现在有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一定要立足当地资源,怎么样把土特产做大做强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项,更重要的选项是要巩固脱贫地区的就业。”

  产业发展,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三项提升中的一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事关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

  春节前夕,在陕西咸阳袁家村,许多游客慕名到这里来感受关中的年味儿。在这里,特色小吃摊都是当地村民经营,袁家村及附近各村的1000多个农民每天在家门口上班。然而就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只有62户的空心村。当年村干部看到袁家村离西安市区比较近,带领大家开始发展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村里的粉条、豆腐脑、酸奶等几种特色小吃逐渐站住了脚,就开始打造小吃一条街,走产业化发展路线。

  村里决定采用合作社的模式,请技术精湛的能人当领头人,提供技术帮扶,带动其他村民。合作社纷纷成立,不仅为袁家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而且袁家村村民在经营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各个合作社获得分红。这两年,他们的特色小吃产品还走出了村里,开创了袁家村小吃品牌。

  陕西咸阳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怎样通过袁家村的三产带动二产和周边一产种养殖发展,然后带动周边更多的村庄和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张红宇:“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富民,有安居乐业的机会。与此同时,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包括县域范围内商业体系建设达到富县的目的。”

  要打造产业,也要注重乡村建设。20年前,浙江实施的“千万工程”正是从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出发,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

  魏后凯:“跟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这一次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这一点,要根据城乡人口变化优化村庄布局跟公共资源配置。”

  今年1月,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城口县骑龙村村民张光荣第一次在家门口通过5G信号和在外打工的儿子通上了话。骑龙村最高海拔2500多米,高海拔地区此前一直是通讯盲区。随着电信5G基站的开通,不仅让村民们和在外的家人联系更加紧密,也让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始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强化科技改革的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魏后凯:“比如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种业振兴。在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延包30年的整省试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它的出发点跟落脚点是农民增收,发展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最关键、最重要的举措。”

  如何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因地制宜转化运用到乡村全面振兴全过程各领域,借鉴贯穿其中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为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供了行动指南。

  今天(2月4日)是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2024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也全新展开,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今年“三农”工作的方向。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动员各方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编辑:曹子健】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