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央行金融数据透露重磅信号

发布时间:2024-11-28 07:38:58 来源: sp20241128

  文/夏宾

  中国央行最新金融数据13日对外公布: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43万亿元;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32万亿元;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8.56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面对当前中国金融总量增长的变化,我们该如何看待上述数据传递出的信号?

  支持实体力度:稳

  中国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M2余额增速较为平稳。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余额增速都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在结构转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企业更多通过发债融资,通过债券替代信贷,这本身也是发展直接融资的体现。

  数据显示,1-7月,全国企业累计发债8.4万亿元,同比增加5748亿元。7月,AAA级、AA+级、AA级企业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18%、2.44%和2.65%。

  还要看到,涵盖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规模今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速,有利于满足更多新动能领域的融资需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大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土地、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不足,与股权和债券融资更加适配。

  上述负责人也提到,信贷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力支持经济结构加快优化。

  具体看,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9万亿元,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金融总量增速:缓

  不可否认,金融总量数据增长确实在放缓,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是当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相对偏弱。央行发布的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由一季度的71.6%回落至55.1%,是200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业内专家表示,过去中国贷款需求相对旺盛,信贷增长放缓主要是受供给侧约束,现在贷款需求指数和贷款增速同向下降,表明信贷增长从供给侧约束转向了需求侧约束。

  二是项目储备数量依然不足。金融机构项目储备代表信贷投放的空间和后劲,其金额和数量变化能有效反映实体经济需求的强弱。有东部经济大省对辖内金融机构作了调查,显示二季度金融机构项目储备金额和数量分别较一季度回落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数据“挤水分”短期内会有下拉效应。规范和治理资金空转主要是影响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资金。业内专家表示,规范和治理手工补息主要是压缩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的空间,这也有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企业及时将闲置资金支付拖欠账款,一定程度上还会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

  同时,M1也会受到短期特殊因素的扰动,近期M1增速持续下降就主要与治理手工补息、存款向理财分流、存款定期化等因素有关。

  权威人士称,未来金融总量还会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支持。在“挤水分”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实打实的,质效也是持续提升的。未来随着存量金融资源逐步盘活,资金使用效率会进一步提升,比以前少一些的增量也能达到同样的支持效果。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有效融资需求还会提升,金融部门资金供给与有效融资需求会更加匹配,也有助于金融总量指标在合理水平上平稳增长。

  总量指标关注度:降

  事实上,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现代化程度提高,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性总体在下降。

  有专家提到,历史上,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完全正相关。1990至1994年,美国M2增速从3.08%下降到0.36%,但同期经济发展呈上升态势,GDP增速从-0.1%上涨到4%,失业率从7.3%下降到5.5%。

  2022年10月以来,美国M1已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平均跌幅7%左右,但2022年三季度到2024年二季度,美国不变价GDP同比增速从1.7%上涨到3.1%。

  该专家表示,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传统产业有所不同,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美国经济中服务业、科技产业等部门占比提升后,货币供应量增速相对放缓甚至下降。

  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深度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深化会消化吸收部分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化也会相应反映到金融资产价格上。

  此外,货币边际效用的变化。大量货币如果没有用于消费和投资,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弱。

  “未来仍需淡化对总量指标的过度关注。”市场专家认为,简单观察金融总量增速,已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并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增长难度较大,还可能产生资金空转等“副作用”。

  该专家进一步称,相较而言,“淡化总量,重视质效”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意义更大,盘活已有资金存量,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才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超】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