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10-15 10:14:34 来源: sp20241015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治理基础更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能源结构更绿。非化石能源供给提速,“十四五”前3年的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4倍,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供应韧性更强。2023年煤炭、油气等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8.3亿吨标准煤。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目前超过30亿千瓦。近年来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每年增长超100亿立方米。

  产业体系更新。新能源发电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发展,虚拟电厂引导电力用户高效、主动参与需求响应。

  治理基础更实。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建设,能源领域自然垄断环节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绿色电力证书、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政策机制深入实施。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规模增长近20%,有力保障了经济和民生需要。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如何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章建华说,一方面,做好消费侧节能降碳的“减法”。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增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到2025年建成充电基础设施1200万台左右,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争取提高到30%左右。

  另一方面,做好供给侧非化石能源提质扩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统筹推进核电、水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同时,要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为抓手,促进绿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新能源消纳需求增加,我国将推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

  “这得益于广阔的市场空间、积极的政策支持、及时的政策调整、广泛的市场参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需求体量巨大,新增装机需求旺盛;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后,逐步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和监管体系;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活跃、市场竞争充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随着新能源发展提速,截至4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超过11亿千瓦、同比增长约38%,消纳需求大幅增加。针对如何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将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今年着力推动33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37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还将积极推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提升省间互济和资源共享能力。“提升大电网消纳能力的同时,将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打造坚强灵活网架,提升智能化水平,完善调度运行机制。”杜忠明说,到2025年,配电网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李创军介绍,为了更好促进新能源发展,还将积极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形成更加及时反应电力供需的分时价格信号,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用电,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累计完成超1120亿元,能源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

  煤炭是我国当前的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介绍,过去10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煤矿建设,合理增加先进产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煤炭开发进一步向西部资源条件好、竞争力强的地区集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原煤产量由2013年的25.9亿吨提高到2023年的38.3亿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矿井数量由1万多处减少到4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

  绿色智能发展成效显著。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都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煤矿智能化建设加速发展、纵深推进,截至5月底,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累计完成超1120亿元,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232个。减人增安提效成效显著,据初步统计,重点煤矿企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6人以上,劳动工效提高20%以上。

  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统筹推进落后煤电机组淘汰和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煤层气开发利用实现跃升发展。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基地,2023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17.7亿立方米,比2013年增长近3倍,成为天然气供应的有力补充。

  民生用能水平既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反映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水平。章建华介绍,我国大幅提升能源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2015年底,全面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2020年底,实现了县县通大电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村村通动力电,有力保障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同时,积极回应群众绿色生活用能所盼所需。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居民取暖条件显著改善。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接近1000万台,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我国累计建成投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每年可产生约180亿元的发电收益。

  近期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如何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稳定供应?杜忠明表示,接下来,将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加快支撑性电源建设,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进一步优化负荷管理措施并精准细化执行,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保障民生用电需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