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家一起前行】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4-11-14 17:58:27 来源: sp20241114

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2023年,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年。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创意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交符号”,“到博物馆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参与体验的新风尚。那么,在这股文博热背后的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特别节目《我与国家一起前行》。

国博持续创新展览展示 获观众点赞

如果要问,2023年哪里最火热?博物馆一定榜上有名。在这一年,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为人们开启探寻“何以中国”的旅程。2023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人数达12.4亿人次,超过2019年数据。

观众:对国博是一直非常向往,到这里来只恨自己眼睛不够用。

观众:感受到了很长的历史文化。

观众:觉得特别恢宏,四羊方尊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观众(德国):以现代化的手段去展示历史的演变,我认为这非常有趣。

来国博看中国,领略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选择。

观众:之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都是照片,今天终于见到了实物,有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浮现在我眼前。

观众:看到那个青铜面具,是以前在书本上看到过,然后在现实中看,我觉得是很不一样的感觉。

观众:我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王冠特别好看,然后它可以错位拍照,我就过来了。

在国博,全年有一半多观众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高人气的背后,是国博对文物的创新展示和活化传承。

国家博物馆 陈列工作部主任 研究馆员 赵永:首先我们在“古代中国”上,我们肯定要展现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当然也会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为大家呈现更好的展览形式。

2023年,拥有140多万件藏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一些长期深藏在库房里的重要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国家博物馆 中国古代瓷器展内容设计 策展助理 张裴桐:文物的选择上,我们也是多次下库房查看文物,希望选取能够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器型,最有代表性的釉色和窑口这样的一个状态。比较典型的是刚刚展厅进门的时候有一件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特别典型的一件瓷器,是能体现当时佛教传入和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的。

如今,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吸引人们的,除了不断推陈出新的展览、展品之外,还有新技术手段的投入,创新了展陈方式,带给人全新的体验。

观众:很震撼,带着孩子来参观,孩子也觉得很震撼。

观众:今天通过这个沉浸式展出,看到了复原后的一些壁画,还有一个姐姐对我们(进行)历史性的讲解,有了更深的了解

国家博物馆 策展工作部主任 研究馆员 胡妍:我们也吸收了很多观众非常好的留言,也增加了一些内容的知识点,然后和观众互动,同时我们还增加了讲解员,把五大石窟(艺术时空体验区)过道里所有的内容细节给大家一一介绍。

而技术的进步,也让沉浸在博物馆各个角落的文物有了更多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观众也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云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热潮。

艾雯雯,我国博物馆界首个数智人讲解员,2023年11月起带观众穿越时空,走进中华文明云展。这也是国博对文物活化利用的最新成果。

国家博物馆 文物活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贺占哲:大家可以在线上细致地观看这些青铜器上的,包括铭文,包括铭文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由我们的数智人艾雯雯去给大家讲,让她带着观众去游览,而不是观众漫无目的地去观展,让观众更能体会到这个展览所呈现的故事。

数字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激活了传统文化,也激活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借助高科技手段,您可以穿梭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与古人同行。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您可以走进“最早的中国”,身临其境感受王朝国家气象。

在殷墟博物馆,您可以探寻汉字的源头,体验甲骨文的魅力,解锁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在三星堆博物馆,您可以沉浸式探索“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神秘古蜀文明。

在国家版本馆,您可以徜徉在古籍的书海中,感悟五千年文脉赓续,汲取历史的智慧。

为一座博物馆,赶往一座城,赴一场文化的邀约,更是成为不少文博爱好者的日常。

吴运杰:在文物古迹中读懂中国

吴运杰:我去了23个省份94个城市,拍了超过500处历史古迹。

2023年,90后文物爱好者吴运杰很忙,他以行者的姿态,在祖国大地上踏行万里,寻找、记录文物古迹。这一年,他绘制的这张密密麻麻的地图,在网上火了。将地图放大后,近万处文物古迹的坐标都清晰可见。

吴运杰:我里面所标的每一处点都是我觉得它第一保存得比较完整、文化艺术价值比较高,第三它的外观看起来要比较好看。

从小就对文博知识感兴趣的吴运杰,2022年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宝大会》总冠军。2023年,作为一名文博领域的博主,他收获了500多万粉丝。

文博爱好者 陈显慧:关注他有五六年的时间了,那次廊桥之旅就觉得,终于到了这种乡村,像那种宋画般的场景里面去。

每到一地,吴运杰都要跑完当地所有博物馆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拍摄大量照片,介绍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超过76万处,吴运杰地图所记录的,其实还不足总量的2%。但是他以个人化的视角重新发现历史,深度感知文化,正在用自己的语言,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在文物古迹中认识中国,读懂中国。

吴运杰:关注我的还有一些是外国人,在下面评论beautiful(漂亮)。美是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地理界限的。我是真诚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文物能够被活化利用,让更多人都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东西。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发现美,记录美,传递美。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正在惠及更多民众。

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565家,相比于2012年,增长了69.8%,其中90%以上免费开放。

2023年,国家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超100亿元。

202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变得更加可亲可爱,文物活起来了,文化火起来了,它们本身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中华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央视短评】以传统文化润笔着墨书写时代新篇

近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专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还看到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以及不断提升的审美素养。当一个民族开启复兴的上升通道,人们就有强大的心理需求回首历史,回望传统文化,探寻自己从哪里来,又走过了怎样的路。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因此我们面向历史,也是在面向未来。经过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展现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我们的使命,就是以优秀传统文化润笔着墨,书写中华文明的时代新篇章。

(责编:赵光霞、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