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危机:共同的责任、有区别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4-11-18 10:52:15 来源: sp20241118

人民网博鳌3月30日电 (记者黄钰)“地缘政治是我们最不需要的藩篱,我们应该抛开分歧,实现共同愿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跨越政治藩篱,应对气候危机”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呼吁国际社会抛开分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跨越政治藩篱,应对气候危机”分论坛。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跨越政治藩篱,应对气候危机”分论坛。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到危险水平,每个人都将面临生死抉择。用气候变化作为谈判的筹码,只会使我们更加接近毁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倡议,“把政治放在一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此基础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提到了“共同的责任、有区别的责任”。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责任有所区别。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天气和气候危害加剧了粮食安全、人口流离失所,尤其对弱势人口影响较大。李保东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

“不同国家有不同分工。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财力强盛,除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外,要去帮助发展中国家。”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进一步建议,“发展中国家要在有帮助的情况下,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新技术减少碳排放”。

李政认为,由于地缘政治的对立,很多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实行保守主义之实。“最低成本的技术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限制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速度和效果。”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一半的电量。刘振民认为,如何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非常关键。以亚洲为例,并不是每一个亚洲国家都有技术、财力来实现能源转型,因此亚洲国家应该得到帮助。

能源转型和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在本场分论坛上再次得到强调。在刘振民看来,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也必须开发出创新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碳储存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碳的使用才是,现在面临着技术的瓶颈。”

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公布了旨在加快能源转型和大幅减少排放的全球脱碳加速器计划。

“把容易减排的碳减排之后,难减排的领域是将来碳中和的关键。”李政介绍,目前脱碳技术还处在萌芽阶段,“大量可再生能源消纳,需要新型的储能系统、电力系统,现在相关技术还有待突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认为,目前航空、航海等领域仍离不开化石燃料,但有几点是需要行动起来的:一方面,在关注碳捕获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更多的氧气;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生产效率的资源。

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还谈到未来在各自领域能进行的努力。

“我的责任就是要捍卫多边的流程,使我们对气候危机有全球的应对措施,有共同的、区别的责任。”刘振民表示。

资金支持方面,金立群表示发达国家有技术和资源可以做出贡献,“我们多边发展银行可以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进行投资”。

“在澳大利亚生产绿氢和绿氨,把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并且降低成本,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博鳌亚洲论坛机构理事、Fortescue集团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福瑞斯特提出。

“时间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逝,过去的每一天都非常关键。让我们把政治放在一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我们的后代拯救这片土地。”李保东呼吁。

(责编:王连香、高雷)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