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3 14:35:48 来源: sp20240923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是在技术层面、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的全面革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体系,提升整体经济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产业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孕育出许多全新的产业形态。如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载体。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够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能打破产业之间的界限和壁垒,还能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通过技术的渗透和扩散,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交织,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催生了服务型制造业,农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催生了数字产业。这种融合创新不仅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提高了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产业创新过程中,市场的新需求、新变化会不断产生,为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科技创新可以在现实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环境中进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快速调整和迭代。产业创新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既可以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又可以确保有限资源的最有效使用。此外,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渠道。产业创新所构建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得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科技创新成果可以更快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实践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还存在着一系列堵点卡点问题,如一些地方创新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够,存在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现象;一些地方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不完善,创新资源难以有效共享;一些地方资金与人才不足,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一些地方政策和环境有待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有待完善等。打通这些堵点卡点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努力与协同共进;需要在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支撑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着力,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技术与人才储备的结合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效能。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不断提升技术与人才储备的质量和水平,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要打通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促进人才在两个体系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深度融合。要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壁垒,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增强科研与市场的互动与融合,推动形成科研与市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作者:邓泉国、曲岩,分别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发展教研部主任) 【编辑:李岩】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