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临港经济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11-29 10:35:17 来源: sp20241129

  图为空中俯瞰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附近5年的变化(上图为2019年6月28日摄,下图为2024年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1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临港经济区赤水港码头,装卸作业在有序进行。   何华文摄(人民图片)

  图为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经济区的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日前,来自阿富汗的莫巴博士举家搬到了上海市滴水湖畔。莫巴做出这个决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今年6月,他参加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第四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很快被这里国际化的政策规划、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年轻化的社区氛围吸引。“毫无疑问,临港将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居住地。”莫巴说。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中国临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临港经济是指地理位置毗邻港口、相关业务与港口有较高关联度、依托港口物流的便利条件发展而来的经济业态。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看来,发展临港经济对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有积极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计划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正形成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航运服务为代表的产业体系;江苏南通坐拥千亿级船舶海工产业,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近年来,中国临港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创新则让临港经济跑出了“加速度”。

  实打实的产业发展

  一台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的零件四散在VR(虚拟现实)培训教室中。戴上VR头盔,操作手柄,重达几公斤的零部件不仅可以“拿在手里”观察,文字介绍和操作注意事项也会浮现在视线中央。

  这个仿佛游戏外设的VR装备,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带到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的展品之一。“这套设备能够有效弥补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短板,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产品孵化制造中心信息化管理室主任祁尧飞说。

  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从海工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到各类“大国重器”……众多展商带来的丰富展品展示了中国临港经济向新发力的丰富成果。

  “摆脱单纯追求港口吞吐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港口带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能使港口以更高效能、更有韧性、更便利的服务,形成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真虹说。

  参展商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场地上,正在同步建设4个7层楼高的海工装备模块组,2025年,它们将服务于南美洲热带雨林附近的石油开采项目。为了研究出在湿热环境、海水侵蚀等条件下可以“服役”50年的设备,天津大学与博迈科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20余名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专业教授的协助下,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超长使用年限海工平台”所需的全部技术参数,让企业具备了生产这类海工平台的能力。

  转型制造业以带动港口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是土生土长的临港人。他说:“小时候,临港到处是滩涂,经常有渔民冒着台风的风险出去捕鱼,向大海讨饭吃。”而今,临港的发展日新月异。设立5年来,区域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8%、34.6%、33.4%。

  改变这一切的,是实打实的产业发展,尤其是代表科技前沿的重大项目。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新片区的泥城镇投产,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特斯拉速度”。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了95万多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又在临港新片区动工建设,成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助力地球村“绿色未来”。

  “临港新片区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整车为牵引,芯片、动力电池、汽车电子、汽车零配件集聚的产业集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李向聪说,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从2019年的314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897亿元。

  基础配套“保驾护航”

  基础设施配套部门的保障和支持,为临港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8月20日23时35分,已近深夜,在世界单港集装箱吞吐量最高的码头之一的广东省深圳市盐田港,仍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忙的景象。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盐田港区每周超100条的航线中,欧美航线占60%,承担着广东省超1/3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出口逾1/4的货量,是华南地区国际航线最密集的港区,其年吞吐量已连续20年高居内地码头首位。确保盐田临港片区的电力供应稳定、高效,对于发展当地的临港经济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盐田临港片区的电力供应,近年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加速数字电网转型升级,围绕盐田临港片区集装箱码头、大型企业高质量用电需求,推进配网自动化全覆盖建设工作。目前整个临港片区已实现配网自动化覆盖率、自愈覆盖率、光纤覆盖率3个100%。同时,深圳供电局还全面推广配网无人远控技术,并将其与常态的配电自动化晨操工作相结合,可有效拓宽排查缺陷手段,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此外,针对落户临港片区的大企业、大项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提供“保姆式”“管家式”供电服务,让进驻盐田港的重大项目、重大企业“零出门”便可快速办完电、用上电、用好电。

  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于临港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充分发挥港口、海域等资源优势,通过财税政策、市场开拓、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多方面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助力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长乐区税务局以税费优惠政策宣传为重点,精准推送,为港区企业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和支持,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扎根、专心发展。

  福建鑫海冾金散装码头有限公司位于福州滨海工业区(松下港区),是一家以从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为主的企业,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为一个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力量雄厚、装卸高效快捷的现代化散杂货专业码头。为了帮扶码头企业发展,福州市的税务部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主动上门对接,辅导企业享受“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截至2023年,共减免企业所得税超400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减轻了前期投资经营负担。

  受惠于政策红利,福建鑫海冾金散装码头有限公司逐渐步入收入提升、投入加大、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近三年企业营收均超1亿元;2023年6月13日,福建鑫海冾金散装码头有限公司负责的2023年福州“丝路海港城”重点项目——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17号泊位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松下港区港口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区域物流运输交通结构,较大程度满足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后方临港产业发展对散杂货水路运输的需求,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对提升物流通过能力、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从一滴水到一片海”,近年来,随着临港经济的兴旺发展和服务政策的不断出台,各地临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年轻人前来定居创业。

  近日,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周子寒这两天正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忙着创办企业,他说,临港新片区常态化的国际人才政策宣介活动,让他感受到了临港对于国际人才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与信心。

  “我家在巴基斯坦经营一家家族企业,已有50多年历史,自2001年以来一直与中国企业合作为当地纺织品行业提供数码印花机及相关解决方案,目前在巴基斯坦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为了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业务,我希望在上海创办一家贸易公司,为巴基斯坦客户提供中国商品。”6月,周子寒参加了临港新片区第四届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现场咨询后,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工作人员和周子寒保持了紧密联系,多次主动和他深入探讨创业问题。

  工作人员就周子寒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从资料准备、提交核名、资料签署三个步骤切入,详尽梳理了创业工商注册流程,针对性地为其讲解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费补贴、重点群体税收优惠等创业补贴扶持政策。听完讲解,周子寒更坚定了在临港新片区创业的决心,“一毕业就来临港,目前计划先从一个小公司起步做起,然后再逐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围绕“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城市品牌形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年轻人才选择临港、扎根临港。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部副部长杨武介绍,临港新片区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如设立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公司运营、金融财税等便利服务;突破面上外籍人才身份和条件限制,提供5年居留许可、在华永久居留“直通车”渠道,放宽2年及以上工作许可便利;提供境外人才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和备案执业“绿色通道”等。

  优惠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将目光投向了临港新片区。自2020年全面承接国内人才引进落户、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居住证积分核定以及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以来,临港新片区各渠道人才引进数量连年攀升。截至2024年6月,临港新片区累计人才引进落户94018人,年均增长率达97%。2024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人才引进落户23748人,同比增长41.9%,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自该区《关于实施临港区人才聚集工程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实施以来,临港区新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人,来区就业青年人才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4.69%,人才引领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此外,临港区瞄准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数字经济等“新产业”,主动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一批优质人才项目落地,以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临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政策留人、服务留人、事业留人,已成为临港区人才工作的理念和共识,现在引才这棵“梧桐树”已呈现枝繁叶茂之势,正在为人才成长的新生态涵养一方水土。

  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除了临港制造业,临港关联的金融、商贸、娱乐等服务业也正蓬勃发展。在拉近与世界距离的同时,港口城市百姓正同步享受临港经济新业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总占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的东疆综合保税区商品展区人气十足。从西班牙塞拉诺火腿,到马来西亚新鲜凤梨,再到俄罗斯帝王蟹、巴西牛排……东疆综合保税区叠加了“自贸”和“保税”的双重政策优势,通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全球风味”更加高效便捷地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6月末,由海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进口的马来西亚凤梨,在海关放行1.5小时后即在当地商超上架,百姓得以第一时间品尝成熟度极高的东南亚水果。

  “当地良好的口岸资源、区位优势及完善的冷鲜物流产业,令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在马来西亚拥有稳定丰富的货源渠道,希望将更多当地优质水果带入国内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实惠的甜蜜体验。”海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临港产业作为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拉动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一方面要根据发展趋势和临港园区现有基础,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另外,还应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形成新质、高效、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陆海联动发展也成为近年来中国临港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之一。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近年来该市港口一方面向腹地延伸,丰富货源,提升港口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建设内陆港。以唐山港为龙头、各内陆港为节点、多式联运为脉络,初步形成了覆盖整个西北的腹地物流网络。另一方面向海图强,已开通内外贸航线235条,其中内贸航线连接上海、天津、青岛、舟山、深圳等国内各港口,外贸航线通达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古巴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

  依托西北能源外运及出海、南北沿海两条国家级物流大通道优势,唐山市还开行了多条中欧、中蒙、中俄等国际班列,构建了覆盖三北、联通蒙俄、贯通欧亚的海铁联运体系,促进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对外贸易。

  唐山港陆续取得粮食、活畜、肉类、冰鲜、木材、水果、整车进口7大类商品指定进口资质,拥有了沿海开放“全牌照”。随着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接连获批,唐山港的发展带动作用越发凸显。

(责编:杨光宇、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