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收的味道(美味馆)

发布时间:2024-10-13 05:24:13 来源: sp20241013

  乡村的一日三餐,也许算不上丰盛,但应季的时蔬一茬接着一茬,碟碟碗碗满满当当。巧手的厨娘,从不辜负袅袅升腾的炊烟,总能让每一个寻常日子有滋有味。

  和侍弄地里的庄稼一样,乡间的吃食大有学问。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碌中,人们并不会忽略一粥一饭的巧妙安排。善于调剂生活的庄稼人,擅长在乡野就地取材,应季而为,少了雕琢,却多了质朴和率真随性。那些朴实而味美的餐食蕴含着一个道理:只要对生活报以热爱,就算简简单单的家常饭菜,也有一份浓淡相宜的烟火气。他们用柴火烧烤应季的土豆、玉米和红薯,也烧烤从枝头采摘的板栗、核桃。炭火激发出食材的原香,升腾起悠悠乡愁。

  麦收前后,生长在田里的土豆根部膨隆,油绿的叶子被日头晒出浅黄的光斑,曾经粗壮笔挺的茎秆如醉了般东倒西歪。有经验的农民一眼就能看出个中秘密,藏在泥土之下的土豆正在用胖乎乎的身子向外拱。节气的一双大手也不遗余力,热情地将它们拽向地面。

  此时,忙前忙后的孩子们仰起笑脸,小心思流露出小欢喜。拾柴火,烤土豆,这是收获过后的最好庆祝,也是在此时的乡村上演的一大趣事。点燃柴火,随手将新挖的土豆扔进火堆。不大会儿工夫,一簇簇橙色的火焰如山花渐渐凋谢,只剩下明明暗暗的炭火将土豆捂严实,直到浓郁的土豆香扑面而来。孩子们一哄而上,迫不及待地捧起这份农家美食。

  初秋时节,蝉鸣依然热烈。苞谷急切地脱去绿色的外衣,排列整齐的玉米粒嵌满穗身,在阳光下接受最后一遍染色。大雁南飞,野菊花开满山野,即将来临的秋收,让每一个庄稼人欢欣鼓舞。农妇从田里归来,竹笼或背篓里总有一份收获,或是几枚甜软通红的柿子,或是几颗深绿泛红的山梨,或是几个浑体金黄的大南瓜。最多的还是新摘的玉米,不用撕去包衣,做晚饭时直接将其和柴火一起塞进灶膛。吃罢饭,用火钳将玉米从灶膛里夹出来,剥去烧烤至炭黑色的外衣,雾蒙蒙的香气瞬间充盈着不大的厨房。翻开还未熄灭的柴火,再次将玉米送入灶膛,用星星点点的火炭将玉米完全覆盖。只听见灶膛里噼啪作响,好似柴火燃烧,热烈而有节奏地释放着水汽。

  声响越来越弱,渐渐地恢复了平静。洗完碗筷的农妇解开围裙,用火钳将玉米从灰烬里一一掏出。刚刚还是温润浅黄的玉米粒,已经被炙烤成满穗褐黄,并迸裂出黄白相间的苞谷花。晚饭刚罢,一穗烧苞谷就成了一道农家饭后甜点。

  收完田里的玉米、黄豆、芝麻,冬小麦完成播种,就到了挖红薯的时间。厚道的农家人,总是希望红薯能在黄土地里多待些时日,让糖分在秋冬节气的转换中积淀得愈加醇厚。

  天高云淡,漫山红遍,此刻弯腰在田里挖红薯,分明是一种享受。随着抡起的锄头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弧线,松软的黄土地里翻滚出一个个肥实的红薯。这些生长了两季的作物,好似一朵朵色彩浓郁的泥巴花,让刚刚秋收的日子,多了一抹喜气和红火。

  等到田里新挖的红薯散去水分入窖后,天气已经渐冷,高山的农户开始生火取暖。第一场雪花落下,乡村银装素裹,冬闲时节算是真正到来。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在少有的闲暇中一边舒展着好心情,一边将拳头大小的红薯放在炉火中烘烤。这样的场景年年都有,但年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和况味。烤红薯,考的是心性和脾性。大火急就,会皮焦里生,小火慢煨方能让红薯在炉火旁慢慢软糯,一层微焦的表皮才会锁住水分和甜意。

  炉火旁,捧起一只烤熟的红薯,一年之中所有的辛劳,都伴着一口甘甜变得风轻云淡。这是五谷丰收的味道,是农家日子的味道,也是黄土地酿蜜的味道。

  乡村的每一次烧烤,都有着淳朴简约却又妙不可言的农家风味。被火光映照的笑脸,流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让烟火人间幸福绵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5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