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9-27 12:15:34 来源: sp202409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今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应着力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为什么要爱国以及怎样爱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奉献祖国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爱国主义与一国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和基本国情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我们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思政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是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理阐释是讲好道理的重要前提。思政课要注重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挖深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点,讲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从学理上阐明政党、国家、意识形态等基本概念,讲清楚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中向学生阐明爱国主义的本质,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情感温度与理性认知相统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资源挖掘、教学课程设计中融入爱国主义内容时,要注重以丰富具象的现实生活来阐释抽象的理论,让爱国主义可感可知。一方面,可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成就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如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5G等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为人们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等,让学生建构起系统整体的国家形象认知,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典型人物和事迹,将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科学家矢志报国、平凡人为国奋进的育人资源融入课堂,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爱国主义不仅需要以情感作为心理基础,更需要以理性认知实现认知升华。思政课还应关注并合理引导学生理性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要正确看待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观点,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一种理性行为,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是多元的,从而形成正确的爱国方式方法。

  文化深度与视野广度相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尽管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它所体现的处理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价值准则、价值导向则是一以贯之的。思政课应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挖掘人物事迹,丰富教学资源,依托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底蕴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爱国主义强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但并不意味着盲目排外。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思政课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引导学生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使爱国主义与世界脉动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8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