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镇馆之宝|刘晓斌:《南侨回忆录》何以传世留芳?

发布时间:2024-10-27 08:30:02 来源: sp20241027

   中新社 福州6月8日电 题:《南侨回忆录》何以传世留芳?

  ——专访陈嘉庚纪念馆原副馆长、华侨博物院原院长刘晓斌

   中新社 记者 闫旭

  今年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位于中国厦门的陈嘉庚纪念馆,珍藏着一份长21.2厘米、横21.4厘米、装订成10册的泛黄手稿。这就是陈嘉庚所著的《南侨回忆录》手稿。

  《南侨回忆录》何以传世留芳?陈嘉庚纪念馆原副馆长、华侨博物院原院长刘晓斌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时指出,《南侨回忆录》不只是陈嘉庚个人的回忆录,更主要是南洋华侨的回忆录,是陈嘉庚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南侨回忆录》手稿为何珍藏于陈嘉庚纪念馆?

  刘晓斌: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实业家、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是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造福祖国的一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至1945年间,陈嘉庚为躲避日寇缉捕,被迫避难印尼。他在著名侨领庄西言和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校友黄丹季、郭应麟、林翠锦等人冒死保护下,历经劫难而后生。尽管身陷险境,危在旦夕,他仍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写就了30万字的《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手稿。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陈嘉庚结束避难。在临别重返新加坡之际,为确保手稿安全,他又抄写了一份。一份自己带在身上,另一份则交由林翠锦保管。林翠锦深知这份手稿的价值,将它装进大玻璃瓶里,埋在了自家后院的一棵树下。

林翠锦。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回到新加坡后,陈嘉庚将手稿交由南洋印刷社于1946年出版发行,遗憾的是这份书稿后来下落不明。

  由林翠锦保存的手稿得以妥善保存。1983年,她几经辗转终于将手稿交给集美学校委员会。2008年,集美学校委员会又将手稿移交新建开馆的陈嘉庚纪念馆珍藏并展出。这份非同寻常的手稿,因其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而成为镇馆之宝。

   中新社 记者:《南侨回忆录》是一部陈嘉庚的个人传记吗?

  刘晓斌:《南侨回忆录》有一个特别之处,即作者仅仅是配角,而真正的主角是南洋华侨。即便从书名也可一目了然,它是南侨的回忆录,而不只是陈嘉庚个人的回忆录。

  在该书的《弁言》中,陈嘉庚写道:“此回忆录盖原为纪念华侨参加抗敌而作。我国此次国难,为有史以来所未有,南洋千万华侨,对祖国之贡献如何,不但今时国内外多未详知,而此后必更消声灭迹矣。”

  因此,该书详细记录了华侨赤诚爱国、全力支持祖国抗战的丰功伟绩,“不但使海内外同胞知南侨对抗战之努力以及对祖国战时经济之关系,亦可免后人对今日侨胞之误解也”。书中仅《个人企业追记》以附录形式,简要叙述了陈嘉庚艰苦创业、倾资兴学、服务社会的人生历程。

  在各个历史时期,华侨华人都为祖国和侨居地的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作出了卓越贡献。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爱国大团结的新阶段,也确立了陈嘉庚作为华侨领袖的地位。

  为了保卫祖国家乡,打击法西斯侵略者,南洋华侨在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侨总会领导下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毁家纾难,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以财力支援祖国抗战是南侨总会最主要的贡献。据统计,自1937年至1945年八年中,华侨捐款共达13亿多元国币,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

  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0年10月,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一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这些物资多数亦为南洋华侨所捐献。

  派遣机工回国服务,是南侨总会以人力支援祖国抗战的一大壮举,保障了抗战输血管的畅通。3200多名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为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铸就了英雄的丰碑。

陈嘉庚汉白玉雕像。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中新社 记者:《南侨回忆录》何以传世留芳?

  刘晓斌:《南侨回忆录》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作出的巨大贡献和陈嘉庚服务社会之经过。一部好书,能够穿越时空,给人以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开启。《南侨回忆录》在新加坡首次出版后,深受民众喜爱和推崇,风行海内外,堪称华侨史上最著名的传世著作。

各个版本《南侨回忆录》。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前全国侨联主席、陈嘉庚生前好友张国基曾评价:“陈嘉庚先生在三年避难时写成的《南侨回忆录》,在南洋是与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受欢迎的。在帮助海外华侨正确认识共产党,认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了解陕甘宁边区上,两本书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觉得,在华侨当中,《南侨回忆录》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华侨觉得陈嘉庚先生的话更亲切可信。”广大华侨当年无不得益于该书的帮助,从而在政治道路上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陈嘉庚避难期间居住过的印尼玛琅巴兰街4号。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也曾说:“我祖父陈嘉庚一生简朴,把钱财都用于兴办教育和建设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阅读《南侨回忆录》,仿佛听到他坚毅的声音讲述那些过往的故事,我觉得没有一本书能比他亲自撰写的《南侨回忆录》更加体现他的思想和情怀。”

《南侨回忆录》手稿。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中新社 记者:时值陈嘉庚诞辰150周年,重温《南侨回忆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和思考?

  刘晓斌:2014年10月,在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今年是陈嘉庚诞辰150周年,重温《南侨回忆录》,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浓厚的家国情怀,闪耀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光芒,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一是要学习陈嘉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以诚信为本,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建立起一个遍布世界的企业王国,既为大规模兴学办教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又为东南亚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是要学习陈嘉庚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爱国主义是贯穿陈嘉庚人生的主旋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他一生忧国忧民、忠于祖国和中华民族。他一生矢志追求进步,经历了三次重大政治抉择,用一生的奋斗和追求忠实践行了自己“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应在所不计”的信条。

  三是要学习陈嘉庚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他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创办和资助了包括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海内外118所学校。在他影响和感召下,华侨捐资办学蔚然成风。

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中新社 记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从《南侨回忆录》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将“嘉庚精神”发扬光大?

  刘晓斌:侨是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如今,华侨华人既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参与者,还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促进者。

陈嘉庚。陈嘉庚纪念馆 供图

  当下,华侨华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深化中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具有多重角色身份,能够发挥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南侨回忆录》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弘扬“华侨精神”“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完)

  受访者简介:

  刘晓斌,陈嘉庚纪念馆原副馆长、华侨博物院原院长,文博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和陈嘉庚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出版图书多部,策划指导多个大中型展览,开办讲座逾百场。

【编辑:胡寒笑】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