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变教学模式 师生共享智慧校园

发布时间:2024-09-07 13:34:41 来源: sp20240907

原标题:AI改变教学模式 师生共享智慧校园

图为“码上”项目相关负责人高德润作项目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北京邮电大学“‘码上’——智能编程教学应用平台”位列其中。

  实时答疑解惑的AI编程教学、兼顾学习与生活的数字人、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平台……除了“码上”智能教学应用平台(以下简称“码上”),一批由北京邮电大学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不断刷新着学生们的学习场景和教师们的教学模式。

  “码上”:“1对1”编程教学辅导变为可能

  点击进入“码上”,在“1对1辅导”的“代码解读”选项下输入一段编程代码并提出问题,只见“码上”的智能回答功能立即启动,不仅用文字给出问题分析,还有长达150级的逐行代码解读。如果继续追问“这段代码还有什么不足”,“码上”会继续标注不足之处,并提示可改进的地方。

  这样的互动只是“码上”智能教学场景展现的“冰山一角”。在该场景下,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输入编程学习相关问题,都能得到“1对1”答疑解惑。因此,学生也称它为编程教学“小达人”。

  从去年9月“码上”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学云平台上线,到今年3月“码上”V2.0上线运行,半年时间里,“码上”智能教学场景已经从编程类课程拓展到覆盖理工、经管、外语等专业课程。

  今年3月,在北京邮电大学《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验中,依托“码上”智能教学场景,3个班级的96名学生在29天时间内共发起“1对1”提问737次,获得AI回答1461次。“码上”项目指导老师、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数字化特聘专家徐童告诉记者,在传统教学中,如此大量的提问任课教师根本回答不完。

  在新的教学场景下,“码上”转变成“一线老师”,为学生提供编程辅导答疑服务;而任课老师则“退居二线”,监督学生使用“码上”的全过程。“老师们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发帖提问和‘码上’的回答,还可以对难题补充答疑。这样一方面显著减轻了教师辅导答疑的负担,另一方面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还通过人机协作解决了大模型在某些情况下答不准的问题。”徐童说。

  作为专注于教学领域的AI大模型应用,“码上”与当前市场上的通用大模型应用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徐童说,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应用是直接向使用者提供最终答案的,但在教学场景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的作用不是将正确答案直接发给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代码和编程问题,“码上”会通过智能审题、代码分析、关键点拨、详细指导、正确代码五步,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还可对不懂之处继续提问,‘码上’会与学生持续对话,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徐童说。

  截至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已有近300名教师加入“北邮‘码上’教学实验群”,基于“码上”共开设百余门课程,覆盖学生7000余名。今年4月,研发团队推出面向全球学习者的英文版智能教学平台——“码上”智能编程教学平台海外版MashOn,已在泰国、柬埔寨的部分学校试用。“码上”智能教学场景有望落地海外。

  徐童透露,面向未来,“码上”智能教学场景建设要朝着实现开放课程超市、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及青少年提供大模型数字素养公益培训服务等方向发展,继续助力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邮大师”:校园生活的“AI导师”

  今年秋季,北京邮电大学将迎来又一批新生。新生走入人生新阶段,总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小到这学期选修什么课程,大到该如何选择人生方向。有些新生不愿向老师开口,又不知道该向谁询问。为此,学校为他们打造了“邮大师”智慧教育应用场景。

  “邮大师”项目指导、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海峰告诉记者,在“邮大师”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中,学生们拥有一位时刻在线的“导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从入学到选课、保研、读博、留学乃至创业的全方位指导建议。

  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项目需要组队完成,入学新生如何在偌大的校园中找到志同道合的项目伙伴?孙海峰说,“邮大师”能发挥重要的推荐功能。入学之初,“邮大师”会为学生进行人物画像。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信息越来越丰富,人物画像将变得越来越精细。“邮大师”会根据同学间相同的兴趣点进行组队推荐,让“投缘”的同学有机会相识。

  此外,根据过往学生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学习、成长经验和学校颁布的制度文件,“邮大师”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借助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整合校园网络社区中学生发布的经验与资源,为学生在学校各个阶段提出的问题提供参考答案等。

  “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赋能学生多元化发展,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培育信息科技领域的拔尖人才。”孙海峰介绍,围绕这一目标,新场景要在三个层面建构老师、学生、AI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活社交环境。首先是让“邮大师”随时随地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业提供建议;其次是让“邮大师”拓宽同学间的社交圈层;最后是学校教师团队通过AI大模型了解学生在生活与学业中遇到的困惑,更精准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孙海峰告诉记者,目前这一场景还在进一步完善,预计今年8月正式落地。当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抵达学生手中,“邮大师”便会正式“上岗履职”。

  “邮谱”: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

  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不知该从哪入手”已成为学生们面临的共性问题。为解决个性化教学需求与大规模教育之间的矛盾,北京邮电大学打造了“邮谱”自适应学习场景。

  不同于提供问答式、社交式学习模式的“码上”和“邮大师”,“邮谱”可以为学生自主在线课程学习提供服务。与过去的网络学习平台不同,“邮谱”自适应学习场景借助大模型人机耦合构建知识图谱,梳理整合优势学科群的知识单元,有效实现了知识要点“串珠成链”。

  “邮谱”自适应学习场景可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的节奏,让学生能跳出传统课堂统一学习进度的模式。打开“邮谱”系统展示平台,记者看到大量知识点关联的视频资源可供学生学习。看完视频,在线配套测试立即跟进。“基于测评反映出的知识点掌握情况,‘邮谱’会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推送相适应的资源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邮谱”项目指导老师、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慧介绍,“邮谱”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其推荐关联资源,提供学习路径参考。

  此外,“邮谱”自适应学习场景还具有数字人智能问答功能。其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问答系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担任虚拟导师的角色,不断与学生互动,为其答疑解惑。

  赵慧告诉记者,在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合并建设的需求下,许多专业基础课程课时被压缩。“邮谱”自适应学习场景可帮助学生们查漏补缺,打牢专业基础。

  目前,场景研发团队以《通信原理》课程为示范,梳理出172个知识点,关联了百余个视频资源及上千道测评题目,开展了平台能力测试,并已完成30余门课程知识图谱的开发。赵慧介绍,北京邮电大学正加速场景推广落地,将学校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全面纳入“邮谱”。(记者 何 亮 实习生 胡轶慧)

(责编:李昉、李依环)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