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一流平台推动学科范式升级

发布时间:2024-12-25 10:39:49 来源: sp20241225

原标题:以国际一流平台推动学科范式升级

为推动古生物学实验技术平台建设,切实把世界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范式升级的发展优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党委围绕提升实验技术平台水平,力争创建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学科范式升级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实验室,走进科研一线,与科研人员深入探讨、共同谋划、推动发展。

古生物学是基础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渗透、探索和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向微观精密和宏观演化两个维度拓宽等特征,不断产出对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古脊椎所等科研机构在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类起源、脊椎动物演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显著成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技术的快速更迭,中国古生物学在基础实验技术平台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现有的科研装备数量、质量还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亟待添置诸多新型设备。二是部分设备陈旧老化,在与国际一流的同类机构竞争中存在短板。三是现有经费资源短缺、投入有限。

中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资源和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要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前沿领先地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研,我们提出了提升实验技术平台水平,推动学科范式升级的对策措施,制定了长期工作方案,并积极争取支持,力争在“十四五”末,建立国际一流古生物学及考古学研究平台。

第一,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新的学科增长点。一是重点聚焦“脊椎动物化石高精度数字成像与功能形态学研究”,在连续切片、高精度CT等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古组织学微纳能谱三维探测等前沿技术,开展无损超高精度形态检测;系统集成中国乃至全球的海量数据,并搭建高性能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计算平台,为认识生命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变化、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科学前沿问题,以及化石与自然遗产保护、地质公园建设与科普教育等提供大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平台支撑。二是积极推进古人类遗址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建立,对古人类旧石器遗址中出土的遗迹、遗物及遗址本身进行扫描,对遗址所在的地区进行地形地貌测绘,尽最大可能地保存远古人类遗留的信息,建立遗址及所在区域的三维模型,为古人类遗址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分析数据。三是进一步将古生物学与古环境学结合,深入探讨重大地质环境变化对脊椎动物各个类群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演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利用大科学计划和即将建成的北京光源等大装置、大平台,推动X射线成像与解析前沿技术的发展,开辟新赛道,构建具有中国智慧的国际话语体系。

第二,聚焦人类起源,构建演化生物学研究新范式。一是聚焦分子古生物学技术的延展应用和开发创新,围绕古动物、古植物、古微生物等展开核酸或蛋白分子层面的检测及多维度的探索与研究,重建相关物种的系统发育谱系及揭秘地球生命体系的演化信息。二是立足生物材料成像,建立国际先进的硬X射线成像装置,在大数据研究范式下,建设整合“深骨”(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人类遗存与古DNA数据)综合大数据平台。三是结合数理统计、深度学习分析等技术手段以及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进展,揭示脊椎动物和人类演化历史上的重大飞跃事件,以及重要门类、重要器官结构的起源过程、演化规律和驱动机制,为理解人类的解剖结构如何演化提供实证。

第三,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平台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培养引领全国乃至世界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科技平台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论证,充分发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效能。三是加强人才引进,重视现有技术人才培养,采用分类评价,提高技术人员获得感。

(邓 涛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责编:郝孟佳、李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