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英语学习不能走极端

发布时间:2024-12-12 19:29:39 来源: sp20241212

  近段时间,有两则消息因为英语学习,又冲上了热搜,成为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一是,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华附开”)印发的一份“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在网络上流传,其中一项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这种“鸡娃”指标,让一些家长备感压力和焦虑。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通知文件显示,该校从9月1日起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英语水平专试和校外其他各类英语专试是否参加及其考试成绩,作为本科生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致使“四六级不再和学位挂钩”再次引发关注。

  近些年,有关英语学习的话题,似乎总是能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其中有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英语无用”和“英语从娃娃抓起”,值得深思。

  一方面,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英语不重要”“英语没有实用价值”“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等这样的言论,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宣泄,根本站不住脚跟。从国家发展的大处着眼,要培养更多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需要加强外语语言能力建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提升高等教育总体外语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个人发展和就业角度来看,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四六级证书列为必选项,出国留学需要考雅思或托福,考研考博时英语也是必考科目,英语是科研人员从事国际学术交流、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重要工具……换言之,即使高校不再将英语成绩和学位挂钩,英语学习还是个人不断取得进步和提升的一项不必可少的工具。

  另一方面,英语具有重要性,并不代表都要从“娃娃抓起”,从此走上“鸡娃”的极端之路,这不仅不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会将英语学习进一步“异化”,增加孩子的负担,在家长中间制造新的焦虑。

  笔者以为,两种极端态度的背后,还遮蔽了一些更加真切的问题。比如,外语教与学的效率问题。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不少高校目前仍旧是大班额制教学,无法达成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一些高校的英语教学也依然围绕着考试转,以刷题为主,这不仅偏离了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也很容易消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导致语言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和折磨。

  再如,外语教育资源的公平问题。和城市生源相比,农村地区生源在外语学习拥有的资源条件上有着明显的先天性不足,要实现教育公平,就需要配置更优质的师资队伍、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乡村和薄弱学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激发当地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既需要面向国家战略发展,也需要贴合社会需求、符合公平正义,还需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需要综合考量和平衡的“棘手问题”。从个体来看,我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也不妨更加全面、客观和理性一些,不要陷入极端思维。

  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宋宇晟】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