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分流引争论,取消是最优解吗?

发布时间:2024-10-30 16:21:33 来源: sp20241030

   中新网 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袁秀月)中考普职分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普职分流等话题建言献策。

  如何看待围绕普职分流的讨论?中考改革能解决升学压力吗? 中新网 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

  资料图:北京2023年中考第二日考试结束。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问题一:普职分流需要担忧吗?

  对于近年来一些家长对于中考普职分流的担忧,陈志文认为,这背后透露出大众对于普职分流的两个误解。

  误解一:50%的初中生不能上普高。他表示,5:5式普职分流的说法,近些年来没有提过,也没有哪个地方实现过这个分流目标,官方近年的相关说法仍是“大体平衡”,甚至强调“职普协调发展”。而且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有6成以上学生读了普高,并非是5:5。

  误解二: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陈志文表示,这也是不存在的焦虑,中职同样可以考大学,而且有非常宽广的路径,现在还有一个单独的赛道叫职业本科。

  问题二:“取消普职分流”,可行吗?

  有人认为,为了缓解家长和学生的压力,应该取消或延迟普职分流。在储朝晖看来,取消普职分流,目前缺少客观的实际条件。职高和普高都是要让不同的人能人尽其才,能根据天赋和社会需求进行培养。如果都按考试分数来划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在他看来,以前的传统教育一直强调读书考试,但单一的评价体系,会让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离得太远,也不能把人的才能发展出来。他认为,家长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只要孩子的优势发挥出来,就会有前途。

  资料图。熊明银 摄

  问题三:取消中考,可以缓解压力吗?

  还有人提出,应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教育,以此来缓解孩子的压力。对此陈志文表示,从毛入学率来看,高中教育可以说是普及的,所以取消中考本质是想取消普职分流。

  “这还涉及到一些问题,中职还要不要,谁去上中职,谁去上某某著名中学和隔壁中学,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再来说取消中职的问题。”

  他认为,中考、高考都是高利害关系的考试,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中考改革一定要先立后破,循序渐进,谨慎推进。

  问题四:如何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仍然缺乏吸引力,如何改善?

  陈志文表示,教育部在2022年调整了中职教育的定位,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2023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出台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综合高中。

  他表示,中职定位的调整就是让大家放心,中职学生上大学的道路是畅通的。综合高中是普高和职高两条线并行发展,也是为了缓解家长的担心。

  至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陈志文认为,一方面要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解决产业升级问题,通过产业升级提升中职学生的薪酬待遇。

  问题五:如何进一步减负?

  这两年,减负是中国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进一步减负?储朝晖认为,这些年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重,是由于外在于教学的要求太多。减负的关键,就是把跟教学没有直接相关性的内容减掉。

  他还提到,调研发现,中小学生中存在两个突出现象:被动性人格和孤立性人格。为此他建议,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塞得太满,要让孩子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自主实践和自主选择的内容。

  陈志文认为,只要学习必然有它应该有的负担,要减的是多余的负担。其次,家长也需要解决观念问题,不要着急,让孩子多尝试、多体验,人生是扬长避短。(完)

【编辑:叶攀】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