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援外医疗队中医医生:目睹太多对中医从质疑到点赞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4-12-13 00:29:24 来源: sp20241213

   中新社 北京10月10日电 题:专访中国援外医疗队中医医生:目睹太多对中医从质疑到点赞的转变

   中新社 记者 李纯

  初见中国医生拿出了针灸用的金属针,布基纳法索当地一位患者紧张得连忙摇头,用法语说道:“不要这个。”但在接受了艾灸、拔罐、消痛贴膏外敷等中医诊疗手段后,这名患者的腰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笑容又回到了脸上:“中医真的很神奇。”

  谈及如何让国外的患者相信传统中医?接受 中新社 记者连线专访时,中国红十字会第五批援助布基纳法索医疗队中医针灸科医生马岚首先分享了这段亲身经历,然后直截了当地说:“用疗效证明自己!”

  自2018年以来,每一批中国援助布基纳法索医疗队都会配备一名中医医生,该国唐加多戈医院为此专门开设中医针灸门诊。马岚说,门诊的工作比较繁忙,每天都会接诊十几位当地病患,每名患者的诊疗时间在半小时到50分钟之间。“不只有针灸,还有刮痧、拔罐等等。病人的病情不一样,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不同。”

  当然对于中医的疗效,许多当地患者最初的态度多是半信半疑。马岚还记得,曾经治疗的一位落枕病患,刚刚就诊时对中医并不太信任,也很惧怕针刺。马岚先使用一些中成药外敷,放松患处的肌肉,并告诉病人可以先浅试一针,如果觉得可以接受再循序渐进。

  大约40分钟后治疗结束,患者“脖子终于能动了”。“来的时候是愁眉苦脸的,走的时候是笑着的。”马岚说,在布基纳法索的一年多来,当地民众对中医从质疑到点赞的态度转变,她已目睹太多。

  中医诊疗讲究“望闻问切”,但对身在海外的中医医生而言,语言差异让“问”成了日常工作的一大难点。布基纳法索的官方语言是法语,马岚形容自己的法语水平“经常蹦单词”,“患者听了都笑”。即便如此,她还是愿意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多说一点,能够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

  更困难的是如何向当地民众讲述诊疗手段背后蕴含的中医文化,让患者更加理解、信任中医治疗。马岚也表示,要用当地患者听得懂的方式来介绍,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例如,谈到内生寒湿,她会从病人的生活习惯入手,告诉他们饮食上不要贪凉等等。

  时至今日,布基纳法索民众如何看待中医?

  “这么说吧,当地很多诊所都会给病人开诊疗单,让患者来我这里接受治疗。”马岚表示,得益于前四批中国援助布基纳法索医疗队的工作成效,中医在当地积累了一定口碑,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其中就有一位80多岁的“中医迷”。当第四批中国援助布基纳法索医疗队接诊这名患者时,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造成的双下肢无力已经使老人卧床许久。接受中医治疗后,从躺卧到能够坐起来,再从站起来到如今可以扶着轮椅缓慢行走,患者的病情好转有目共睹。

  如今,这位老人仍坚持在马岚的诊室接受治疗。他还写过一封信件,表达对中国援外医疗队特别是中医医生的感激:“是你们让我重拾信心,重获对生活的希望。”

  “中医药在中国援外医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马岚看来,往小处说,中医医生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健康,是在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国援外医疗这张“名片”;往大处说,中医药作为窗口和桥梁,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贡献。

  马岚回忆说,有的患者体会到中医药的疗效后,会指着她白大褂上的五星红旗说:“中国人很棒。”“我所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完) 【编辑:唐炜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