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谈20世纪建筑遗产:搭建联通古今桥梁

发布时间:2024-11-26 12:33:17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天津4月27日电 题:单霁翔谈20世纪建筑遗产:搭建联通古今桥梁

  作者 王君妍 王在御

  “20世纪非常慷慨地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搭建了联通古代和未来的桥梁,并使历史的链条不再断裂,这些文化遗产应得到珍视与保护。”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27日说。

  当天,“公众视野下的20世纪遗产——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单霁翔在会上作主旨演讲。

  会上,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包括上海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群、天津静园等。单霁翔称,不同于古建筑,20世纪建筑遗产实际上是我们生活中的建筑。很多大家工作的场所、居住的社区很可能就是需要被保护的对象。

4月27日,“公众视野下的20世纪遗产——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图为单霁翔作主旨演讲。  中新社 记者 佟郁 摄

  单霁翔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活化”是重点:“20世纪建筑遗产不是‘冻结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一栋历史建筑、一个历史街区,必须赋予它们当今的功能,正确使用并合理利用。”

  “相比于传统的木结构古建筑,工业遗产利用范围更为广泛。”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单霁翔介绍了“活化”的重要性:“首钢园区曾经是钢铁生产基地,停产后如今成为工业遗产的园区。很多大型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都在首钢园区展开,其功能正在不断拓展。”

  “如果一栋建筑修好了,把它锁起来,远离人们的生活,其实它糟朽得更快。而如果只强调利用,没有强调有序保护,可能它会消失。”单霁翔说,“保护”与“利用”均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经过我们的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时代,把它健康持久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才是目的。”

  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单霁翔介绍,当前,中国从“文物保护”走向了“文化遗产保护”;从只保护古老的文物,到保护当代的、20世纪的文化遗产;从只保护“一座桥、一座塔”,到保护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廊道。

  单霁翔认为,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并不只是政府或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广大民众都应该拥有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广大民众都知道我们身边这些遗产的价值以及对于未来子孙后代的意义,这些遗产才会得到精心保护,才能‘有尊严’,形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并惠及更多民众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生活。”

  “活化建筑”不仅延续了历史遗产的价值,还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世纪建筑遗产搭建了联通古代和未来的桥梁,我们应该平衡保护与活化利用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铺平道路。”单霁翔说。(完)

【编辑:李岩】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