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预警助力气象防灾减灾

发布时间:2024-12-30 04:01:21 来源: sp20241230

  中国气象局近日召开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人民幸福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越来越高。立足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更好适应气候变化,持续提升早期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影响,已刻不容缓。

  适应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从长期来看,必须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判和应对,抓实抓细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落实落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作,要强化精准预报龙头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狠抓数值预报“芯片”建设,全球同化预报系统4.0版业务运行以来,模式水平分辨率提升至12.5公里;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达到历史最佳的62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43分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有力助推了决策管理科学化、基层治理精细化、风险防范智能化,提升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既要解难题,也要建机制。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必须健全递进式气象服务流程,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目前,我国已构建精细化预警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对14种主要气象灾害实现递进式预警,建立分灾种、分行业、分地域、分时段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拥有贯通国省市县、对接22个行业部门、152类预警信息一键式快速发布的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最短可在3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在“极端”和“异常”更频繁到来时有效应对。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完善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强化预警与应用服务有效衔接,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不断提高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准确研判区域性极端高温、暴雨、台风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各类重大天气过程,积蓄坚实力量。

  郭静原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