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民主改革65周年,西藏如何走出现代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4-11-15 09:51:01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社 北京3月27日电 题:民主改革65周年,西藏如何走出现代化之路?

  作者 格桑卓玛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尕尔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1959年3月2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命令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废除了统治西藏数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这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西藏自此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

  65年来,经过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西藏走上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阶段。

  政治制度实现历史跨越

  民主改革之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封闭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1959年开展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迈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西藏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西藏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目前,西藏全区四级人大代表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共有24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66.7%;西藏自治区本级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129件,内容涉及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聚焦“四件大事”(稳定、发展、生态、强边)、聚力“四个创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2024年3月6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西藏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崔楠 摄

  经济民生显著发展改善

  西藏曾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3年的2392.67亿元。2019年底,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彻底摆脱了困扰高原上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世界树立了生态脆弱地区脱贫解困的典范。

西藏察隅县上察隅镇布宗村村民次增照料自家小卖部。这里距拉萨公路里程近千公里,是中国最偏远的边境乡村之一。2020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万元人民币,远超国家脱贫标准。江飞波 摄

  当前,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23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83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一。

  在教育方面,“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教育“三包”政策和优质教育资源,帮助了西藏教育发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1019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

西藏加查县中学学生在练习非遗昌果卓舞。贡嘎来松 摄

  此外,产业发展方面,非农产业成为西藏社会主要财富来源和就业领域,数字经济从无到有,清洁能源产业从小到强,现代经济特征加速呈现。社会保障方面,西藏全面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险覆盖率100%。这些经济和民生发展,使民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1年,西藏日喀则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一期1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日喀则农牧民用上清洁的绿色能源。李林 摄

  全国对口援藏促进交往

  在西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底蕴深厚绵长,各项对口援藏活动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正扎实稳步推进。

  65年来,大批干部进藏,克服高寒缺氧困难,与西藏人民一同修筑康藏(后改为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近年来,又完成了青藏铁路建设,川藏铁路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

火车行驶在青藏铁路上。周悦翔 摄

  随着基层政权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生活、共同奋斗,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佳话。

  1994年,中央建立了对口援藏制度,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对口援助西藏不同地区,不仅给予资金项目援助,还派遣干部进藏,三年一换。1994年至2022年,先后有10批共11900名援藏干部人才支援西藏。仅“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就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

2016年7月,辽宁省第八批77名援藏干部启程赴藏,带着亲人的嘱托和辽宁人民的热情赴藏工作。赵敬东 摄

  除了干部人才和资金项目的“引进来”之外,西藏还强化“走出去”战略。在学生培育方面,自1985起,区外兴办西藏中学等,截至2023年共培养16万余名学生。在干部培养方面,加大西藏干部的异地培训、挂职、任职规模。在就业方面,2012年就业援藏工作启动以来,内地优质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持续为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据统计已有1万多名毕业生通过就业援藏实现异地就业。2022年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后“请进来、走出去”力度加大,基层干部、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学生代表等各类团组赴东部省市参观交流,一些省市积极探索村镇对接、共同创业兴业等新形式。

2022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南通西藏民族中学高三毕业生在离别前与校友告别。徐培钦 摄

  雪域高原不断创造奇迹

  65年来,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优异成绩。目前,西藏50%的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率为47.14%,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居全国前列。西藏仍是世界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区。

航拍首条进入西藏墨脱的公路扎墨公路。何蓬磊 摄

  同时,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强边”是西藏工作四件大事之一。当前,边境地区21个县、112个乡镇、670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主电网延伸至全部边境乡(镇),实现了村村通邮、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

  作为边疆门户,西藏也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理念,西藏着力打造了樟木、吉隆、普兰、里孜、日屋口岸和亚东贸易通道,建成数十个边境小额贸易市场,全方位推进互联互通能力提升。边境建设的推进,也改善了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守边固边能力,国防稳固、边境富裕取得积极进展。

货车驶入位于西藏自治区吉隆县的吉隆口岸。吉隆融媒体中心 供图

  65年沧桑巨变,65年辉煌成就。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在雪域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西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创新活跃、人民幸福,社会从持续稳定转向长治久安,国民经济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从强化保护、有效治理转向建设生态文明高地,边境建设从稳边固边转向富民强边。通过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新时代的西藏将继续走好这条具有西藏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完)

  作者简介:

2020年8月,格桑卓玛在西藏江孜调研。受访者供图

  格桑卓玛,西藏拉萨人。199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8年以来,在《中国藏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提交论文共计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课题和十多项,出版著作《基层社区医疗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并参编多部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藏学、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

尕尔姐。受访者供图

  尕尔姐,藏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编辑:孙静波】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