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南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之“变”

发布时间:2024-11-24 08:32:36 来源: sp20241124

  黄河流域城市重现大片湿地、林地,吸引游人前来拍照打卡;贫瘠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变身经济绿山;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飞禽自由自在地飞翔……近年来,河南省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在生态保护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修复贫瘠矿山生态 减少污水排黄河

  “这个项目已经完成95%,很快就可以全部完成。”日前,走在渑池县高桥矿山区的高坡上,一个个鱼鳞状的梯田种满了白皮松,矿山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灌溉绿植。三门峡市渑池县会盟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波说,此项目有望于今年10月份全部完工。

  三门峡市渑池县会盟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波介绍,由于渑池县高桥矿山区开采时间长达20余年,产生了大量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情况错综复杂,工程量大、治理难度大。

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人民网 于思远摄

  为防治黄河流域生态水土流失,当地结合地质状况、施工条件等因素,对高桥治理区采取针对性举措,通过采坑回填、阶梯法治理高陡边坡、覆土平整、栽种绿化、修筑截排水沟等措施进行修复治理。

  “待全部完成后,预计可恢复林地627亩、草地1073亩,可实现年蓄水能力9万吨、固土1761吨。”李海波表示,该治理项目完成后,将有效发挥调蓄水源功能、改善该区域土壤结构,从根源处杜绝污水直排黄河情况发生。

  此外,该治理区修复后可恢复耕地1466亩,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目前,渑池县通过整合治理区周边零星分布的耕地,已规划打造红高粱、冬凌草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千亩种植示范区,估算收益每年可达320万元。

  无独有偶,五十余年的黄金开采,给河南小秦岭国家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昔日小秦岭满目疮痍。资料图

  小秦岭是黄河水源涵养地,其对于黄河生态保护来说意义非凡。2018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高票通过《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全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实现“一区一法”。

  针对多年金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该保护区创造性地采取“梯田式”“之字形”降坡治理渣坡,带营养钵栽植苗木,在石头窝、树坑底部铺设可降解无纺布,二次挖坑覆土等新技术新经验,成功解决了矿区复杂立地条件下生态修复难题,在当地矿山环境生态修复中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

今日小秦岭生态保护区郁郁葱葱,游人如织。人民网 于思远摄

  2016年至今,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关闭了1000多个矿坑,拆除设施、清理矿渣、覆土覆网、种草种树,这才实现了生态环境转折性的变化,有了如今的自然美景。

  2019年以来,该保护区先后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勺鸡、黄喉貂、豹猫和大量红腹锦鸡活动踪迹;另外还拍到多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活动的影像。

  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 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三门峡市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人民网 于思远摄

  余霞散绮,微风袭来。正值傍晚,村民吃完晚饭来到灵宝市黄土沟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附近散步。“这儿的变化真是大,以前风一吹,黄土满天飘!现在环境变好了,绿油油一大片,俺们经常骑着车过来吹吹风。”

  据悉,灵宝市黄土沟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属于三门峡市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工程是“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39814.21公顷。

  目前,三门峡市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所涉及的三门峡市27个单位工程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绩效面积30219.86公顷,年可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

  “为了更好地复绿,黄土沟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优选易成活树种和草种,飞播种植、精准灌溉,重塑矿区地形。”灵宝市黄土沟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整体完工后将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3.95万公顷,林地提质改造2.42万公顷,林草地恢复1.62万公顷,水环境治理0.43万公顷,湿地修复0.16万公顷。

  据了解,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后,将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等突出生态问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和水源涵养功能,增强碳汇能力,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黄河湿地生态佳 生物多样性丰富

  “妈妈快看,这里有‘小鸭子’!”走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鹤鸣湖湿地修复区项目的步道上,一群鸿雁栖息在这里,水天一色、郁郁葱葱,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人们走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步道上。人民网 于思远摄

  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北部,横跨黄河两岸,地处黄河中游向下游的过渡地带,是以保护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据悉,鹤鸣湖湿地修复区项目根据“绿剑行动”“绿盾行动”等各类整治工作要求,实施了砂石厂清退、退养还湿、退渔还湿等工作,已形成自然状态的滩涂湿地。在此基础上,该项目采取鱼塘勾连、水系连通、水生植物种植、鸟类栖息地营造等修复措施。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珍稀候鸟重要的栖息地,现有青头潜鸭、黑鹳、乌雕、白天鹅、白琵鹭等一级和二级鸟类20余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鸿雁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人民网 于思远摄

  近年来,孟津区委、区政府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积极开展湿地恢复示范引领,先后建成黄河南岸扣马、台荫、黄河桥及黄河北岸南陈、白坡等湿地恢复示范区31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保护区内共记录到有鸟类330种,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2023年生态质量指数较2022年提升了0.6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破坏问题整改完成率由2022年底82.09%提升至2023年的99.06%;建设7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杰介绍,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工作亮点频出。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劣V类水质断面稳定消除。2024年1-7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流域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93.9%,同比持平,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此前,河南省出台《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黄河流域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并坚持创新实践探索,与山东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协议》。2021-2023年,河南省获得山东省生态补偿金1.87亿元。同时,河南省与山东省、陕西省签订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推动流域上下游联防共治。

  下一步,河南省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系统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加大流域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夯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加强尾矿库污染风险防控,强化重点行业污染管控。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编辑:王超】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E-mobile\App\System\UserSelect\do.php on lin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