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12-06 09:03:09 来源: sp20241206

  过去20多年来,即便影响收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渔民钟强彬仍一直坚持出海捕鱼的同时打捞海洋垃圾,并带回岸上处理。

  一半是生存,一半是守护。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打捞海洋垃圾兑换积分等激励政策的出台,如今,在昌江县,既捕鱼又“捕垃圾”的渔民越来越多,上千名渔民陆续加入“渔船打捞垃圾”行动,形成了一支长期打捞海洋垃圾的可靠力量。

  海洋垃圾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严峻挑战。近年来,沿海地方和有关部门加强海洋垃圾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海洋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监测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和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处于中低水平。

  也要看到,在部分海域特别是沿海城市毗邻的海湾,海洋垃圾仍然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污染问题之一。加快治理进度,让海洋垃圾密度继续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是群众所盼、当务之急。

  海洋垃圾规模庞大、来源广泛,分散于各个海域,治理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既要着眼长远,也要找准突破口,让群众看到变化。比如,可集中开展岸滩垃圾和海面漂浮垃圾的打捞清理,为群众的亲海活动创造更好条件。不久前,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为期3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进一步压实属地治理责任,以海湾为基本单元开展集中清理,有助于增强群众获得感,进而赢得更多社会支持。

  海洋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地。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从源头上减少陆源垃圾入河下海,才能避免陷入“一边倾倒、一边治理”的局面。一方面,可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在入海河流、沟渠入海口、水闸处等设置垃圾拦截和收集设施。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建立能精准识别垃圾来源的监测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和部门联动,形成各负其责、联合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比如,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强湾长制与河长制的联动,由湾长负责海湾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河长则统筹协调城管、水利等部门,确保河流水质达标排放,形成了治理合力。建体系、陆上截、海上治、及时清、规范处、常态管,既减少存量,又遏制增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海洋垃圾总量进入下行通道。

  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海洋垃圾治理环节多、成本高,必须创新模式,动员公众积极参与。比如,浙江台州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塑料污染物“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的群众,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增收富民的“双赢”。着眼未来,要加快构建多元共治体系,通过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海洋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水平,探索更多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理实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海洋垃圾污染等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形成治理闭环和长效机制,就能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1日 05 版)

(责编:白宇、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