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行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样本 习近平关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4 22:27:18 来源: sp20241024

  长江,奔腾不息,在东海之滨孕育出一片发展的热土。

  长三角,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

  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方向,百舸争流的局面加速形成,激荡起协同发展的澎湃浪潮。

  “一盘棋”先行先试

  共建协同“发展圈”

  长三角之于中国,是一个窗口。

  地理面积仅有约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区域拥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下好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一盘棋”,“一体化”应运而生。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些时间节点锚定了答案——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重大历史使命、注入强大发展动能。一年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

  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总书记专门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这一重大战略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重要部署。

  2023年11月,在上海,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这12个字要求意蕴深远。

  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的蓝图,推动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

  座谈会上,总书记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六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制度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一项项举措逐步搭建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

  合作优势不断凸显——坚持协同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起产业链、创新链,补短板、延长板,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握指成拳,从“一域”向“全局”辐射带动,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一张网”互联互通

  衔接民生“幸福圈”

  在长三角,“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等一体化措施助力共建城际交通网、织牢社会保障网。

  基础设施“硬联通”——

  交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折射点。

  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轨道上的长三角”打破了空间局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铁路运营里程超1.37万公里,其中高铁6700公里,占全国1/6;地铁、公路、铁路紧密衔接,省际“断头路”逐渐消失;港口群、机场群协同发展。

  依托长三角世界级的交通运输体系,越来越多的人才与物流从各地汇聚于此,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活跃,搭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与“筋骨”,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公共服务“软联通”——

  民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句句叮嘱,饱含着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5年来,长三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去年,三省一市率先实现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再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心联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带来更多出行便利、民生便利、流通便利,从共建到共享,41个城市衔接起民生“幸福圈”。

  “一道题”永续发展

  守护绿色“生态圈”

  在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守护长三角天蓝、山青、水碧?

  对长三角而言,生态保护是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三省一市考察调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总书记对长三角生态保护提出明确要求。

  跨省打造长三角“水乡客厅”、联合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长三角一体化不断以机制“破题”,绘写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新篇。

  绿色生态——2022年,长三角4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0%,较2018年上升7.3个百分点;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9.4%。

  绿色能源——清洁电力制氢、新能源汽车、光伏技术、人工智能等绿色低碳产业不断集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经济——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GDP总量逾22.1万亿元,三省一市经济增速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同年公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践行着“长远”与“当下”相统一的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不变底色,将永续发展的答卷写在青山碧水之间。

  大江奔流,聚势向前,谱写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任一林

【编辑:刘欢】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