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切勿流于形式

发布时间:2025-01-11 08:17:46 来源: sp20250111

  默达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中,一身环卫工人打扮的男子正用铲子将白菜切碎并投入垃圾桶中,脚边仍有未开封的塑料包装和几组完好的白菜。它们本该被端上餐桌,如今却提前一步成了“厨余”,令人惋惜的同时,又对这样的做法感到诧异。

  据悉,该男子系北京绿鑫城市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员工陈某,负责垃圾分类桶站日常管理和维护,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从相貌上看,这名员工大概经历过“白菜梆子喂猪都可惜”的年代,却不听周围群众劝阻,公然浪费粮食。这就要进一步深究,究竟是因为个人日常工作不积极,到了月末临时应付,还是因为指标的设置不合理,使得处理人员出此下策。

  糟蹋浪费粮食,不尊重菜农的劳动成果,是非道理已然十分清楚,更引人深思的是“白菜充数”背后的利益考量。从画面左侧路人老伯的说法来看,“25桶”或许是当地处理垃圾的月度指标。但为垃圾处理量设定指标,本就有“形式主义”之嫌,指标从何而来,是否科学合理值得探讨。若是公司设定,是否意味着可以等效转化为补贴奖励?若是社区或是相关管理部门设定,是否会挂钩运营资质,影响到相关评先推优?推动垃圾分类过程中出现的监管盲区仍需深挖,以揪出执行机制上的漏洞。

  “形式主义”的做法背后,常见“只重结果”的草率导向。深究“分拣量”这一指标,固然与基层工作人员勤快与否有关,也要参考居民垃圾的生产速度和垃圾分类的推行情况。换句话说,如果垃圾分类的意识不能深入人心,分类工作不能鼓励引导全民参与,却只是在指标上“一刀切”,一味将问题推给负责垃圾处理的当事人,终是治标不治本。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这是关系群众生活的民生“小事”,更是保护资源环境的一件大事,需要广泛参与、循序渐进。近年来,部分地区在实施过程中走得过快过急,标准虚高、弄虚作假,量是上去了,民众却连怎么分类都不清楚;部分工作变了形、走了样,分类投放情况不达标,处理能力跟不上,最后回收时仍是几个桶倒在同一堆……若只是粗放地推进工作,不仅无法实现循环利用的目标,反倒可能在层层施压中耗光了群众和环卫工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不该是白菜,而应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被“丢进垃圾箱”。

  目前,中关村街道办已约谈涉事公司,责成其进行自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同时深刻汲取教训,对辖区内所有社区开展排查,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引导和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希望这些被浪费的白菜能为相关单位和责任人敲响警钟,莫让闹剧再度上演。(南方日报) 【编辑:曹子健】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