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际传播效果 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05 10:40:13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五届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年会前会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

  此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和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罗林致辞讲话。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主持。

  廖祥忠在致辞中指出,在学科建设布局中应重视“三国”,即国际传播、国别区域、国际组织的三位一体建设,并强调区域国别学是“三国”的核心基础。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向内要解决科技意识问题和科技素养训练问题,向外要注重对象国研究,推动国际传播落点落地。

  罗林介绍了高校国别和区域学科建设发展历程,指出当下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体现出研究力量持续扩大、学术生产力显著提升的特点。他当日《赋能国别和区域研究,加强中国海外传播》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罗林指出在国际传播与外交策略领域中,权衡全球一致性与地方特定性是核心议题,因此“一国一策”和“一域一策”的策略尤为重要。罗林还强调了共情与跨文化交流在深入理解各国文化和社会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提出结合国别与区域知识,利用现代技术和数据,加强与受众的共情,是提高外宣效果的关键。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的发言题目为《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发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深度剖析了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余江强调,区域国别学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教学参考,并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区域国别学知识和方法。

  肇庆学院副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胡文涛的发言题目为《区域国别学中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历史、议题与实践》,在发言中阐述了区域国别学中国际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变、关注焦点与实践应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以《区域国别学的中和理论》为题,围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理论争议,以及中和理论作为替代理论的逻辑推论进行了发言。赵可金提出中和理论作为弥合西方普遍主义偏好和其他地区特殊主义偏好鸿沟的一种学术努力,对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文博以《精准施策、差异传播——基于〈中国政治话语全球传播效果调查〉的思考》为题,从报道数量、国家分布、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对中国政治话语全球传播效果调查进行了解析,指出主流外宣有助于提高外国民众对我国的正面了解,提出翻译是区域国别研究和话语的重要转化环节。(完) 【编辑:田博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