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游客“燃翻”巴黎

发布时间:2024-11-25 08:36:15 来源: sp20241125

原标题:当中国游客“燃翻”巴黎

这个夏天,奥运圣火在巴黎燃起,法国成为全球聚焦点,吸引了大批游客。中国游客和观众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南巴黎竞技场外,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即将开始,来自北京的李园一家四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铺开大大的国旗、穿上中国红的T恤……李园告诉记者,他们一家都是体育迷,专门飞到巴黎来看奥运。提及喜欢的中国运动员,他们滔滔不绝,兴奋地展开国旗高呼“中国队,加油!”来自山东济南的段鲁艺早早就做好攻略、订好奥运行程,除了观赏乒乓球、体操、田径等奥运赛事,还准备品尝法国美食、打卡文化地标。

奥运热潮下的旅游盛宴令人着迷。巴黎,这座充满艺术气息和历史底蕴的浪漫之都,是很多人心仪的旅行目的地。而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游客在奥运期间赴巴黎旅游的订单量、当地酒店预订量都大幅增长。

“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跟着赛事去旅行”,正成为国人旅游的新选择。赛场上,人们激动地为中国健儿摇旗呐喊,见证他们每一次挥拍、跳跃的精彩瞬间,亲身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

巴黎的奥运场馆设计精妙、创意新颖。无论是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还是蕴含历史底蕴的场馆改造,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巧思。本届奥运会上,巴黎各大地标性建筑被改造成竞技场地,诸多赛事与城市景观和文化地标深度融合。观众们可以在凡尔赛宫观赏马术比赛、在大皇宫领略优雅的击剑运动、在埃菲尔铁塔下看沙排运动员一次次鱼跃救球、在荣军院欣赏百步穿杨的射箭。观赛之余,还能近距离欣赏历史建筑的美学价值,体会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

立足巴黎,却又不止于巴黎。大型国际赛事对旅游业具有强大拉动力,早已是业界共识。然而,如何将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巴黎奥运会的“赛事+旅游”模式带来启示,即以体育托举主题,通过旅游去体验,借助文化去传播。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纷纷举办各种大型赛事,无论是杭州亚运会引领健康运动新风尚,还是“村BA”“村超”赛事凸显地方特色,各地都在努力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拉动假日消费。但要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文体旅发展新模式,还要更好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把“文化味”和“烟火气”融入体育赛事活动中,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合发展。

此次巴黎将奥运融入城市,让运动与文化交融就是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做法。战神广场、荣军院、凡尔赛宫等标志性景点,变身奥运会赛场,对运动员和观众都是全新体验。借鉴巴黎经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文化和多样的地域特色,可以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旅游品牌,比如,创新传统武术赛事、民族体育活动的组织与举办,更好吸引国内外游客。

长远看,未来的体育旅游市场,功能单一、体验匮乏的单体产品将不再是主流,开发形成更多复合型产品将成为替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细分客群,统筹考虑、一体推进核心特色体育赛事、一站式文旅消费产品以及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丰富消费场景和服务类别,还将为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带来机遇。

“体旅”结合,有“融”乃强。巴黎奥运会打开了一扇全新旅行之门,让人们在追逐体育梦想的同时,深入感受异国文化与风情。我们期待,未来中国赛事旅游新模式也能为全球游客带来更多独特体验。

(责编:郝帅、杨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