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铁路“黄金双十字”交汇点,苏州相城抢抓机遇

发布时间:2024-09-19 23:03:26 来源: sp20240919

  未来我国铁路“黄金双十字”交汇点,苏州相城抢抓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机遇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苏州、上海正加快融合。

  从上海虹桥高铁站乘坐23分钟车到高铁苏州北站,再过一条马路,家住上海的李娜就坐到了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办公室里,与苏州相城的同事们开启一天的工作。作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永勇的助手,她平均每周要在上海和苏州之间往返3次。

  “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把学校实验室里取得的理论成果,拿到相城进行测试和验证。”李娜说。

  像李娜这样“双城通勤”的高层次人才不是孤例。近5年来,苏州相城高层次人才增长超5倍,总量达3.48万人。在苏州高铁北站对面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内,公司员工中85%为高端研发人才,硕博占比55%以上。

  便捷的交通畅达了苏州和上海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带了更紧密的科技与产业合作。近年来,苏州相城通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建设进程。

  “黄金双十字”

  背靠上海,无疑成为近年来苏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最牛地级市”的苏州,2022年GDP为23958.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6。苏州下辖的县级市也在《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前十中占四席,其中昆山常年稳居第一强县的位置。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苏州本身所处的长三角地区,高教科技实力雄厚,高校、名校很多;另一方面,苏州背靠上海,受益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苏沪持续强化的“同城效应”,也对两地交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苏州智加科技首席科学家崔迪潇博士介绍,从他苏州的家到上海虹桥办公室大概点对点耗时一个小时,这样去跟上海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交流的话,沟通效率也会提高。他说,不只是个人层面,从公司层面来说,沪苏同城化也能更好地吸引上海及周边其他城市的优秀人才,“比如我们公司大概每天有接近1/4的同事有往返苏州和上海的通行需求”。

  根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教授等编写的《2022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地级市层面,苏州市与上海跨城通勤联系最为紧密,是流入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

  区县层面,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稳居流入上海市域的前三。2022年,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流入上海市域总人数的68.78%、12.95%、4.76%;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平湖市,其流出量分别占总量的56.21%、17.91%、8.06%。

  作为紧邻上海的长三角城市,苏州正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对接上海。

  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将苏州下辖的三个全国百强县——太仓、常熟、张家港编入了我国高铁“八横八纵”网络中,结束了“地无寸铁”的历史,也将三地划入到上海的“一小时城市圈”。

  今年7月,苏州地铁1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更值得注意的是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下称“苏州北站”)的扩建。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明确,苏州北站和上海东站、南京北站、杭州西站等是加快建设的II 型枢纽枢纽之一,也就是依托铁路主客站或城际客站等,紧密衔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三网”或多条骨干轨道交通线路,力促枢纽内任意方式间换乘最长行走时间不超过 3 分钟。

  这个位于相城区的高铁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最近的地级市高铁站,建成后国家“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在这里交汇,形成“黄金双十字”。同时,苏州高铁北站还将是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的交汇点,加密苏州与上海、无锡、常州、南通、湖州等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联动,进一步实现苏州与虹桥枢纽、浦东枢纽、苏南硕放机场、禄口机场、萧山机场、以及规划南通机场一小时快速交通联系。

  当前,围绕打造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目标,相城正高标准推进高铁苏州北站扩容。苏州北站更重要的意义,是未来将与上海虹桥枢纽共同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铁复合枢纽,进一步促进沪苏协同,缓解上海虹桥枢纽的压力。

  2020年5月16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全新的“枢纽级”苏州北站,即将实质启动建设。高起点设计规划、高质量实施建设。“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2022年11月,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作为换乘站之一的苏州高铁北站,也将在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铁路枢纽。

  根据规划,未来苏州北站的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规模将由现在的2台6线扩大至远期的12台28线。目前,正同步推进集疏运体系,轨交7、10号线(苏虞张段)和2、7号延伸线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将比肩上海虹桥枢纽,成为长三角地区至为重要的综合交通中心之一。

  相城区国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把“交通流量”转变为“发展留量”,是相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方向。 “高铁沿线的研发’小生态’共同勾勒出全省科创‘大网络’,未来将释放无限潜能。”相城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城将在高铁北站周边布局更多科创载体,加强和相邻区域、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自身“朋友圈”,提升资源集聚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会再次调研相城,要求相城要锚定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双中心”建设目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苏州北站打造立体交通网络,以会战姿态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建设。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交通互联、城市发展、区域融合,最根本还是经济一体化融合。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上海大都市圈内充满自由流动的创新要素,最关键的是做好动能接力、产业接续、空间接应这三篇大文章。上海作为最大的“加油站”,要使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得以便利化流通,让兄弟城市通过上海“下海”和“出海”,让创新要素“流”起来,造就科技创新节点,使节点之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而组建起覆盖长三角领域的创新网络,拼接出符合总体利益的最优版图。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02.06万辆和2686.37万辆,继续保持第一。

  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布局最积极、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多集中在长三角区域。这里聚集了上汽、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奇瑞、江淮、长安等众多整车企业,还有央广智能网联、国轩高科、科大讯飞、巡鹰新能源等一大批零部件重头企业。据统计,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逾279万台,占全国比重超过40%,占全球比重达25%。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更是成为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也让拥有先天优势和广大腹地的长三角瞄准了机遇。

  10月16日,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苏州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代表中国举办该大会的城市。苏州市市长吴庆文说,作为中国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城市,苏州以获准举办此次大会为契机,先后建设了一批示范项目,开放了一批应用场景,在中国智能交通领域走在了前列。

  作为中国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城市之一,苏州这些年先后建设太仓港智慧港口、S17苏台智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先导试点、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并开放了包括无人驾驶公交车等一批应用场景,在中国智能交通领域走在前列。2022年,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业务直接产值约370亿元。

  在南天成路所在的苏州高铁新城,你可以看到各种智能驾驶汽车来回穿梭,这个临高铁而兴的区域,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130家,涵盖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整车、雷达、测试、地图等30余个细分领域,汇集产业人才超5000人。当前,苏州高铁新城正全面推进自动驾驶场景建设,全域联动构建“点—线—区”联动共享的应用网络,打造车路协同、船岸协同的一体化生态体系,促进“车联网+”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核心区,苏州高铁新城助力相城区获批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于智联网联汽车的目标,苏州相城定下了路线图,即以苏州高铁新城为核心,围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全力以赴、平地而起打造一座“智驾之城”。

  2018年4月,苏州高铁新城与智加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智加科技中国总部落地苏州高铁新城,双方携手探索智能驾驶的“无人区”;同年,打造智能驾驶大脑的Momenta也将总部迁入苏州高铁新城。

  今年3月,由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无人驾驶Robotaxi体验项目——日产出行e23正式开启测试运营。自动驾驶小巴、智能环卫、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成功实现,服务场景覆盖各类车辆共计超600辆,无人公交线路总长超20公里。此外,观光车、巡检车、路面检验车等车型的应用场景也在谋划布局中。

  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已建成智能网联测试道路250公里,拥有目前国内唯一可为L2级车辆提供“5G网联式L4高级别自动驾驶”服务的智能网联道路。同时,部署有超1100套路侧设备,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可为辖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常态化运营提供保障。(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陈海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