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洪湖鹏:在好风景里布局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19 21:29:41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浙江率先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接受 中新网 专访时表示,湖州将率先建设市域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持续擦亮绿色底色,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         屠轶钦摄

  绿水青山 美丽故事不断回响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历史上,元初文学家戴表元的诗为湖州勾勒的这幅山水画卷,也是今日湖州的写照。

  走进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沁人绿意直抵心间。村口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是指引一代代人“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明灯。

  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不过,曾经一度,水带给人们的不是著名作家徐迟笔下“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荷叶珠子……”的意境,而是“到河里洗拖把都嫌脏”的尴尬。

安吉余村   王迅 摄

  不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江南清丽地”就是一句空话。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彼时,浙江首次“千万工程”现场会就是在湖州召开。当时的湖州,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六化”行动,建成了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跑在了浙江省前列。这些村子中,就包括安吉余村。

  借着东风,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村诞生。2008年,湖州顺势率先提出美丽乡村建设。19年的坚守,让生态成为湖州最大特色,一个个“绿满金生”的故事遍地开花。

  在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依托废弃矿坑蓄水形成的湛蓝心形湖,21名大学生联合设计打造了“深蓝计划”咖啡馆,成为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网红顶流。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约6.5万人次,单日最高卖出咖啡7132杯。

  在南浔区双林古镇,刚刚投入运营的儿童博物馆岛正在尝试一种博物馆教育新模式,成为长三角颇有名气的网红遛娃地。

  在加拿大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湖州更是被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德清莫干裸心堡   项飞 摄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新动能

  利用生态优势,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是湖州的另一标签。

  依托优质山水与人文资源,“创谷”经济嵌入绿水青山。科学谷、时尚谷……生态“创谷”串起湖州“科、产、城、人、文”融合产业链。“国字号”科创平台——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运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入选浙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湖州按下“智造”加速键。

  洪湖鹏认为,科技创新是制胜发展的关键变量。

  “(我们要)走一条产业+科技+教育+人才‘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之路,高端人才既能在研究院里搞科研,又可以到高校里面当老师,同时也能创办企业,充分释放科技创新与科研人员活力。”洪湖鹏说,湖州承担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系列重大改革任务,面临诸多机遇。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国家级海外人才车磊就是其中的获益者。2011年,刚从日本国立金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的车磊,婉拒昔日恩师的热忱邀请,来到了湖州。

  13年过去了,他一边自主创业,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企业销售额成功突破亿元;一边在湖州师范学院担任导师,开创方向,把环保机械专业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创立环境技术实验室、研究院,带领学生在论文、技术、专利等方面开展学术研究,不断向科学领域寻根究底。

  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湖州创新驱动力跃居全国第10位,2023年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4%,位居浙江省第3位。2023年科技部公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湖州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脱颖而出,排名第1。

  不久前,湖州发布“69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政,其中围绕科技创新,对新认定的省以上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奖励100万元,新增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奖励政策等。

湖州全貌   伊凡 摄

  高铁通车 长三角发展新优势

  从城市的区位来看,湖州正处“长三角之心”,是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环太湖经济圈的战略交汇之地。

  特别是随着宁杭高铁、商合杭高铁、湖杭高铁和2024年通车的沪苏湖高铁在这里形成十字枢纽,更使湖州拥有了十分独特的战略区位:往南,湖州到杭州只需20分钟;往东,到上海虹桥只需30分钟;往北,到南京只要40分钟;往西,到合肥只要1个多小时。

  “2024年,伴随着沪苏湖高铁的通车,湖州将迎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一波机遇。”洪湖鹏说,除了交通的融入,湖州还注重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科创、平台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布局新载体、导入新业态、培育新产业。

  产业上,湖州培育以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平均每年引进3亿元以上投资的项目300个左右,形成了以吉利汽车为龙头的一大批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总部在上海、制造在湖州”“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在湖州”的新路子逐渐清晰。

  平台上,湖州持续深化与上海、苏州的产业协同,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实体化运作,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正式成立,发挥开放平台的导流作用。2023年,湖州还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同规划打造南太湖新区半导体产业园;与上海临港集团在南浔签署共建产业园,通过“内河码头+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与上海港形成业务协同、整体协作。

  公共服务上,湖州创新打好“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系列组合拳,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优质教育、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签约,打造浙北医学中心。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电子证照跨省共享互认,45项企业服务和68项个人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

  “未来湖州将加强与沪苏杭等地的对接合作,谋划建设南太湖沪浙合作发展区,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洪湖鹏告诉记者,当下,湖州还在谋划沿着沪苏湖高铁打造绿色科创廊道,争取将该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作为长三角核心区稀有的价格洼地、价值高地,洪湖鹏说,“小个子”湖州正在加速爆发“大能量”。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到湖州考察客商批次是往年同期三倍,湖州在册市场经营主体突破了54万户;新增上市公司7家,上市企业总数已达56家。

  聚焦“先行者”的窗口使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筑新优势,湖州正在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完)

【编辑:田博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