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重-星舰”再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4-12-15 04:43:42 来源: sp20241215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博卡奇卡星舰基地,开展了“超重-星舰”的第三次飞行试验。试验中,“超重”推进器上升段飞行正常,但在返回后的着陆点火阶段姿态失稳,点火异常并高速坠海;“星舰”飞船在分离后正常点火,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展试验,但发动机离轨点火失败。起飞约49分钟后,“星舰”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姿态失稳,最终解体。此次发射受到广泛关注。

本次任务中,“超重”推进器和“星舰”飞船并未完全按照预定计划,仅完成了上升段任务,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传统火箭发射任务。

可重复使用

“超重-星舰”由“超重”推进器和“星舰”飞船组成,为两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直径9米,高121米,使用低温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最大起飞推力7590吨,超过美国20世纪60代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其中,“超重”推进器高71米,总重3400吨;“星舰”飞船为入轨器,高50米,总重1200吨。据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网站公布的数据,“超重-星舰”在完全重复使用时的载荷量为150吨,一次性使用时的载荷量250吨(“土星五号”为118吨),一旦研制成功,将是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超重-星舰”的最大特点是可重复使用,就像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一样。其发射服务费主要是消耗的火箭推进剂费用,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对现有航天发射的价格体系带来较大冲击。目前,“超重-星舰”还在研制当中。此次飞行试验主要为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技术进行多项技术验证,包括“超重”推进器的返回点火、“星舰”飞船在轨转移推进剂和轨道再入等。其中,“超重”推进器的返回点火与“星舰”飞船在轨转移推进剂两项测试顺利完成,“星舰”飞船的轨道再入测试因发动机未能顺利点火而失败,最终未实现正常返回。

未来用途广

如果“超重-星舰”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其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太空的能力,将带来诸多直接和潜在的应用需求。

其一,大规模太空发射需求。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计划三期星座计划发射3万颗卫星,每颗卫星重1.25吨。如果由“猎鹰”9号火箭发射,其建设周期将非常长。如果使用“超重-星舰”进行发射,将大大提升部署速度,并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其二,太空旅游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早在“超重-星舰”研制初期,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已经购买了“星舰”飞船的环月旅行“船票”,并邀请朋友一同前往。结合目前“超重-星舰”的发展速度,私人太空旅行已经不远,太空经济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其三,潜在的军事应用需求。美军在较早时期已关注到“超重-星舰”的研制进展,并向其投入研发资金。分析认为,“超重-星舰”研制成功后,其拥有的一小时全球“点对点”大规模人员货物投送能力,将改变未来战争样式。同时,“超重-星舰”具有的低成本、大规模、快速重复使用等特点,拥有广泛的军事用途。

研发模式新

近年来,随着“猎鹰”系列火箭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上成熟应用,可重复使用技术几乎成为下一代运载火箭的技术标志。同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借助互联网思维发展运载火箭的做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超重-星舰”为例,其从2019年正式研发到2023年首飞,仅用时4年;美国相同规模的SLS重型火箭,从立项到首飞用时12年。SLS重型火箭于2022年首飞后,迄今没有进行过第二次发射。“超重-星舰”在首飞失利后一年内完成了3次发射,今年计划完成6至9次发射任务。这种“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发展模式,给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带来大量机会,几乎改变传统火箭发射领域的产业生态。如今,这种发展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领域,推动技术迅速更新换代。

“超重-星舰”发射虽未完成全部任务,但距离成功已然不远。其具有的商业航天价值与潜在军事用途值得进一步关注。(少谋)

(责编:陈羽、刘圆圆)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