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融会互通,一体化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4-09-11 07:56:07 来源: sp20240911

原标题:大中小融会互通,一体化协同育人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改革创新中稳步推进、逐步深化,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组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为重点调研对象,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成效与经验进行了调研。

1.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课程贯通,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针对此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问题,多地积极探索组织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育人合力。调研发现,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等地均常态化开展以“同上一堂课”和“同课异构”为主题的课程建设活动,聚焦同一教学目标或课程内容进行集中研讨,有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

教材联通,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衔接不畅等问题,中宣部、教育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整体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及系列教学辅导用书;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于2023年出版发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等5门本科生思政课的配套课件投入使用。此外,天津市编写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参考用书》,四川省编写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等,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高质量、精细化、内涵式发展提供了示范引领。

队伍打通,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各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系统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教师队伍。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4.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11.3万人,教师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逐步展开。上海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以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拔尖人才专项培养为依托,协同开展项目研修、学段联动等,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交流。

教学融通,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针对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单调乏味、有理无趣等问题,多地探索推出优质教学资源。中国人民大学以“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为抓手,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体系和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体系,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福建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转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让“石榴红”“北疆绿”“航天蓝”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组织互通,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机制。2020年,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统筹指导。2022年,教育部在全国部署设立3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为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在地方,北京出台《大中小幼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上海建立“讲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摩交流长效机制。吉林、河南、天津等从省(市)级层面组织本地高校与县区市及所辖高中、初中、小学结对共育。山东、广东、宁夏、甘肃等地纷纷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委员会。

2.一体化建设积累丰富经验

夯实学理基础,回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什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复杂问题,需要深入而扎实的科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门设立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每年支持100项以上的专项课题。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中设立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截至目前立项717项。各级各类学校也设置专项课题,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既有整体性研究,关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本质、逻辑与规律,也有专题式研究,致力于破解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师队伍、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具体难题。

用好社会资源,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何以成”。目前,多数建设单位通过加强与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的合作,依托沉浸式、项目化的现场教学,形成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各建设单位还注重发挥地域特色在一体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将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教学内容和案例素材融入思政课。部分建设单位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例如,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平台,为北京乃至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

坚持统筹推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怎么干”。教育部数据显示,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常态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调研发现,通过“一省一策”“一委一品”等活动,尤其是2021年后“手拉手”集体备课拓展到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同时,各地各校以多种活动形式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众多高校联合当地中小学定期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北京陈经纶教育集团、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定期开展小初高一体化集体备课。

3.一体化建设短板仍存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衔接还需加强。调研发现,一体化纵向衔接初见成效,但“主渠道”和“微循环”仍需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为:缺乏成体系的评价机制;存在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缺乏常态化交流机制。因时间、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研修培训以及交流沟通的落实难度较大,跨学段的合作交流多是一次性的,还未建立普遍、长效的跨学段联系,各学段思政课衔接度亟待提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联动还需加强。调研发现,“大思政课”建设为思政课横向联动提供了有利契机,但是辐射各类课程的一体化格局仍需进一步打开。一是缺乏跨学科联动的教学资源,同一学段对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共享相对受限;二是课程思政在“融入什么”“如何融入”“融入到何种程度”等方面还需要统一认识;三是统筹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包括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等在内的大思政课实践体系还未成熟,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度有待加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数字资源不足。调研发现,目前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为代表的数字成果,有力推动了思政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但是相较于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一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资源平台数量少。除了北京专门打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平台外,面向一体化建设的数字平台主要依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缺乏贯通各学段思政课统一管理的资源库。二是高质量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数字资源不足。虽然已经陆续产生系列网络课程资源和相关数字成果,但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三是与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发展相匹配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传统思政课堂存在路径依赖,对使用智慧教室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期望得不到很好满足。

4.协同发力,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

面向未来,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应在渠道、队伍、资源、标准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

守好主阵地、用好主渠道。首先,着力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各学段特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思政课一体化课程体系。其次,统筹推进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根据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要求,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优化与贯通。再次,打造一批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的作用,以“同题共答”的方式组织教案研制、集体备课、专题指导,不断强化系统讲授、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联动,聚力打造示范性思政“金课”。

各参与主体同向同行、通力配合,确保育人效果最大化。首先,统筹规划,强化组织领导。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都要充分认识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一体化共同体为依托统一部署、一体推进。其次,整体联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整合,通过项目拉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助力一体化建设效果最大化。再次,优化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以师资队伍准入培训一体化、教研交流一体化、服务保障一体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以资源供给为纽带,拓展一体化建设的视野和格局。首先,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其次,善用“大思政课”。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开学和毕业典礼为契机,以论坛讲坛、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开展各学段间主题一致、内容衔接的教育活动。再次,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及时更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优质数字资源,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系统。

明确评价导向,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首先,打通育人标准,一体化应用于各学段思政课建设之中。紧扣立德树人成效,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依照相关政策要求和制度性规范,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导评议机制。其次,坚持试点帮扶,提升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水平。建设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再次,尊重地域特色,探索差异性、个性化的一体化建设路径。结合各地思政课建设实际,凝聚地域智慧,形成个性品牌,繁荣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图景。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思政‘金课’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王易 执笔人:单文鹏)

(责编:李昉、李依环)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