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卓业工程师培养方案已形成 第一批硕士已开始实习

发布时间:2024-11-15 11:39:46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9月26日电 国新办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表示,教育部将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

  怀进鹏介绍,卓越工程师是2021年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四支战略人才力量之一,这次会议推动形成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说,建国以来工程师的培养经历了长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新质生产力,更有效地激发创新活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部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怀进鹏表示,人才培养当中既有创造知识、科学发现的内容,也有解决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能力,实现产品、服务不断发展的内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正是以实现技术创新为基础,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国家战略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卓越工程师是聚焦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看到,卓越工程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以“国家工程师奖”来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师,教育部把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发挥“双一流”高校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深度参与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作为原动力,来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深化重构工程师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特别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路径,因此调动产业界和高校这两个积极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在中央组织部的统一指导下,教育部会同国资委,共同支持“双一流”高校联合中央企业建设了两批32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同时也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在国家部署的三大创新中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共同推进支持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通过这样的组织机制和结构网络的设计,教育部还与工信部、国资委、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合作支持产学研,支持大学、企业、国家科研机构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一个产学研协同、国家部门协作、大学与地方和研究机构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和组织架构。

  二是创新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点应该在哪里?从招生到培养过程当中的课程体系,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导师的结合,从评价标准,到最后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和界定,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对建立起产学研全链条体系、全要素参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开辟了重要路径。在这方面工作中,如何把校企两个积极性发挥好,如何推进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实现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叫做“贯通式培养”,目的是培养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应该说,这种培养机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是重点突破工程师培养关键环节。组织“双一流”高校,聚焦18个关键领域,联合企业共同建设200多门核心课程。和本科生一样,它的核心课程不能只是知识,而要更注重能力,特别是针对产业的重要问题,如何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进而在帮助学生能力提升、塑造素质过程中形成新的培养方式。同时,在队伍培养当中,32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聘任了2万多名来自企业的老师,这对教育系统来说,是在研究生培养、工程师培养当中一个成建制、有组织、有目标的产学研合作重要方式,导师双聘方式、教学内容双选方式,以及课程推进方式都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学位法公布后,把对工程硕博士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拓展为实践报告、专利和创新成果,这对我们的评价标准体系来说,是改革的重要突破。这些方面,对于推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做到了改革于法有据,成为我们破除“唯论文”的评价指标,把价值贡献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特别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出选题,与大学一起研究。三年来,大概有五千多个来自企业界的真实问题。什么叫在创新中培养人才?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也就实现了人才培养。我们常讲一句话,在创新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才,所以培养人才要在实践问题的解决当中来完成。”怀进鹏说。

  怀进鹏透露,教育部按照“半年一交流,一年一总结”的工作安排,最近将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第一批硕士生已经进入企业实习,博士生已经进入到产业当中,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产学研合作对于推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这当中,还会不断有新问题需要去研究、思考,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变化,更好地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教育部还将发布中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编辑:于晓】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