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第六集《和合共生》

发布时间:2024-12-17 03:54:34 来源: sp20241217

【序】

【解说词】

河流,如同地球上的血脉,滋养着大地,孕育着文明。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

【同期】习近平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解说词】

丝绸之路,穿越时空、托举繁荣;丝路精神,根植历史、面向未来。

由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世界在更加紧密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的文化交流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

【推出片名:第六集 和合共生】

【字幕】乌兹别克斯坦

【解说词】

乌兹别克斯坦,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之国。它因丝绸之路而兴盛,也一度因丝路的沉寂而深锁于内陆。

2013年9月8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的第二天,习近平主席访问这里。繁忙的行程中,他特意和时任总统卡里莫夫一起走进博物馆,探寻各民族文明交流的历史渊源。

14世纪中叶,帖木儿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利用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开创了中亚发展的黄金时代。帖木儿不仅吸引商人来此贸易,还汇聚了丝绸之路沿线超过15万的能工巧匠,修建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古城。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一路西行。在参观期间,撒马尔罕的手工艺人专门为习近平主席展示了源自中国的桑枝造纸工艺。

撒马尔罕,公元751年,中国造纸术流传到此。当地建立起了首家造纸坊,以此为起点,造纸术的西传之路开启。公元900年前后,埃及开罗建起非洲第一个造纸工场;大约在1150年,西班牙开设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坊;1575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建立造纸厂,造纸术传入美洲;19世纪后期,墨尔本附近建起澳大利亚第一家造纸厂。至此,中国的造纸术越过崇山峻岭,跨过江河湖海,传遍世界五大洲。

【字幕】2013年9月10日 乌兹别克斯坦 兀鲁伯纪念馆

【现场】

讲解员 阿米达·拿撒勒:这是丝绸之路路线图。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的转运中心。西安是陕西的省会。

习近平:丝绸之路的起点。

讲解员 阿米达·拿撒勒:西安的意义在于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时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 卡里莫夫:您的家乡在这里,它比撒马尔罕古老得多。您在这里,我们现在在这里。一方面,西安和撒马尔罕非常近,好比我们今天近在咫尺。但另一方面,在当时那其实是很遥远的距离。

中方翻译:我们是如此亲密。

习近平:这是一个诗人的感觉,穿越时空。

【解说词】

穿越时空的丝绸之路,留下了一位大国领袖推动文明交流的新足迹。时隔十年,当时的讲解员阿米达依然记得习近平主席参观兀鲁伯纪念馆的细节。

【同期】讲解员 阿米达·拿撒勒

习近平主席提了许多问题,可见他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中亚历史都有着深刻了解。例如他询问了兀鲁伯天文台在15世纪的计算达到了何种精度,并与14、15世纪的中国进行比较。习近平主席强调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建设新丝绸之路。我们感受到了(丝绸之路)复兴。

【字幕】乌兹别克斯坦 希瓦

【解说词】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这句中亚的古谚语,讲述着这座丝路名城往日的辉煌灿烂。然而因为年久失修,部分古建开裂、伊斯兰风格的瓷砖斑驳脱落。中国文物修复工作队应邀来到这里时,2000多位居民依然在古城生活。既要修复古建、还要尽量不扰动居民正常生活,这无疑为修复工作增大了难度。

【同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领队 阎明

我们也有那个(围)网,对这些噪音,还有一些污染,我们尽量减到最低。每天我们也对路面进行洒水,不要让尘土全都起来。

【解说词】

修复过程中,中方还帮助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工作队用当地传统黏土砖铺设了步行道路和休憩广场,并对整个街道进行电缆入地、排水管线敷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每一处照明设施都仔细调试了亮度。

【同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队员 陈晖

文化遗产,它始终是要为人们的生活去服务的,它始终要去融入到人的生活里面去,它不能孤零零作为一个象牙塔级的存在。

【解说词】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砖墙、石碑和木雕,一处处重见天日;古城和街巷肌理,一点点在重新梳理。

【同期】希瓦工匠 鲁斯塔姆·塔希罗夫

无论多小的细节,他们(中国专家)都非常重视。原貌是什么样的,就认真修复成原先的模样。

【同期】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市副市长 哈密德·巴巴耶夫

中国的专家像在为自己家乡、为自己的家做事那样,像修复自己的文化遗产那般认真工作。祖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成功重建和修复。

【解说词】

岁月把友谊酿成酒,中国队员们也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

【同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乌文物修复工作队队员 陈晖

太阳从西边落下,我们站在经学院的城头上面,那种美真的就能把你一天的疲劳全部给驱散。那个时候就可以遐想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骑着骆驼,拿着他的节杖,在悠扬的驼铃(声)之下,看这样的夕阳一路前行。然后又想,我是不是就是在沿着张骞先人的足迹,一路走到了这里。

【解说词】

阳光照耀希瓦,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不少居民装修了房子,做起了民宿生意。丝路古道焕发了新的生机,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字幕】2016年6月22日 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

【同期】习近平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乌兹别克斯坦著名的诗人纳沃伊有这样一句诗:“但愿我们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永恒的追求。

【解说词】

共建“一带一路”的历程,铭刻下丝路文明的宝贵记忆。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探索未知、互学互鉴的步履不停。

红海塞林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行的繁华贸易港。2016年,中国和沙特签署协议,联合开展塞林港遗址考古。

【同期】中沙联合考古队沙方队员 马赫迪·盖尔尼

我们不仅发掘出了来自中国的陶瓷碎片,还找到了一些砝码,这些与之前在中国出土的(文物)很相似。这些发现,也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的重要物证。

【解说词】

丝路考古,不只相向而行。

古丝绸之路串联起亚欧大陆的多个国家,考古工作往往需要跨越几国。为了全面、真实反映丝绸之路的历史,在中方的努力下,促成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开展联合考古工作。

【同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王建新

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的了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通过这样的一个了解和认识,来促进我们和丝绸之路国家人民的互相理解。这才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基础。

【解说词】

中美洲丛林深处,中国考古队在玛雅文明的核心城邦——科潘遗址,通过第一手资料,寻找破译玛雅文明兴衰的新线索。

遗址出土了与中国龙首酷似的羽蛇神头像和怀抱玉兔的“月亮女神”雕刻,这些中国和玛雅文明之间的相似性,开启了中外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的新课题。在与其他文明对话中,中华文明的特质也愈加明晰。

【同期】玛雅科潘遗址考古队中方领队 李新伟

习主席多次提的,我们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要了解其他文明美在何处的话,一定要开展自己的,对世界文明的研究。而我们是在了解世界文明的基础上,我们才更有自信地说,中国文明它有什么特色,它灿烂在哪,为什么我们说我们可以走自己的路。

【解说词】

触及心灵的珍视尊重、包容欣赏,十年间,习近平主席走进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领略古老文明间的奇妙相遇,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回望文明交往的源远流长,在印度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中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历史的长镜头,记录下一位大国领袖探索各种文明真谛的身影。

【同期】习近平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解说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是理念,更是行动。

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十年来,中国在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施了33项联合考古合作,为缅甸等6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提供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等一整套智力支持,积极推进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合作,实施项目从1国1处拓展到6国11处。

【同期】

丝绸之路项目,通过!

【解说词】

卡塔尔首都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历史中走来,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这是六国元首的首次实体峰会。

以大唐芙蓉园为舞台,琵琶与小提琴深情对话,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歌手同台演唱,中国向世界阐释了“和合共生”的文明精髓。

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他表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十周年为新起点,共同打造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字幕】2023年5月19日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同期】习近平

深化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

【解说词】

两千多年前,中亚的石榴树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今天,习近平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挥锹培土、共同种下6棵石榴树,象征着中国同中亚紧密团结合作、再启新程。

开放包容,胸怀博大宽广;互学互鉴,文化跨越国界。在丝路精神的映照下,古丝绸之路正在翻开共同繁荣的崭新篇章。

【片花】

【字幕】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

【解说词】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拉开帷幕,这场如约而至的人文盛事为文明的百花园再添芬芳。

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与外方领导人共同参观文物展。

【同期】习近平

元青花,这个元代的瓷器现在保存得非常少,所以这就成为这个可以说是陶瓷中的“熊猫”,非常珍稀,在全世界保存得也比较少。

【解说词】

习近平主席亲自担当讲解员,向外方领导人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件件珍贵文物,讲述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对话交流、和平合作的历史。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这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盛况。

然而这本应是祥和与安宁的和平之路,在漫长而频繁的地区冲突之下,渐渐失落、归于沉寂。

中东,连接欧、亚、非的重要枢纽,几大古文明汇集于此,却长期饱受动荡之苦。

2016年1月3日,沙特与伊朗断交,冲突愈演愈烈。

沙伊断交半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出访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让世界在中东热点问题上听到中国声音。

【字幕】2016年1月21日 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

【同期】习近平

冲突各方应该开启对话,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推进政治解决上形成聚焦。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这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是希望和失望的较量。

【解说词】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三国分别同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从产能合作到铁路建设,从金融投资到航天合作,从气候变化到科技文化,开始了全方位合作。

相近的发展诉求,相通的发展使命,相融的发展利益,在共建“一带一路”纽带下,开启了这片天地的全新历程。

【字幕】2016年1月20日 沙特 利雅得

【解说词】

四方宫是沙特国王萨勒曼的出生地。在这里,萨勒曼国王邀请习近平主席共同品尝阿拉伯咖啡,观看王宫内的图片和陈设,还向习近平主席展示了自己的家族合照。

【现场】

习近平:当时多大岁数?

沙特国王 萨勒曼:大概10岁。

【解说词】

习近平主席同萨勒曼国王约定:加强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互鉴。

【字幕】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

【解说词】

不久后,“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来到中国,这也是近年来沙特在东亚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文物展。

“阿拉伯之路”展览的466件文物,将具有天方夜谭般的神秘文明带进中国,是阿拉伯文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字幕】2017年3月16日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闭幕式

【同期】习近平

去年,同国王陛下达成了重要共识,就是共同推动文明对话,加强不同文化交流互鉴。阿拉伯谚语说“和则通路、怨则垒墙”,这同中国人讲的“交而通、通而和”是一样的,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哲理。

【解说词】

文明的真正魅力不是沉睡于历史,而是要开创未来。

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与习近平主席交谈,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字幕】2022年12月8日 沙特 利雅得

【同期】沙特王储兼首相 穆罕默德

我也愿借着您出访的机会,就我们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更好推动实现地区和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解说词】

2023年春节刚过,北京迎来伊朗总统莱希任内的首次访华。

【同期】伊朗前驻华大使 穆罕默德·克沙瓦尔兹扎德

莱希总统今年2月14日访华时,伊中两国领导人提出了恢复伊朗和沙特之间外交关系的问题,我们有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字幕】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

【解说词】

2023年3月,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对话。

【同期】伊朗驻沙特大使 埃纳亚提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伊朗和沙特对话,了解关于发展两国关系以及地区合作的最直接的看法。经验告诉我们,对话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画外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解说词】

2023年3月10日深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沙特和伊朗,断交七年的中东两国,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丝路的起点——中国,握手言和。

两国共同信任的习近平主席,促成了这场历史性和解,国际舆论评价为“开天辟地、石破天惊”。

沙伊复交,翻开了两国关系的新一页,也迈出了人类跨越冲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饱受冲突动荡之苦的中东“忽如一夜春风来”,迎来了“和解潮”。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通过协商对话解决矛盾、和平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实践。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安全,繁荣就是无本之木。

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以对话谈判的方式破解难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在和平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让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同行。

岁月更替,陆海丝路几经变换,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在丝路精神的引领下,共建“一带一路”持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片花】

【解说词】

希腊,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在亚欧大陆两端彼此凝视、交相辉映。

【字幕】2019年11月12日 希腊 雅典卫城博物馆

【解说词】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期间,与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一同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

【现场】

习近平:当时这个医疗器械是金属的吗?

中方翻译:是的。

习近平:那应该是什么(材质的)呢?不是铁吧?

中方翻译:铜,青铜的。

【解说词】

徜徉历史长河,纵论文明智慧,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正在照鉴未来。为了加强文明互鉴,两国元首共同决定筹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同期】希腊雅典大学哲学教授 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

人类的核心是相通的。例如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提出过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思想。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理解、增进友谊。亚里士多德说“挚友如异体同心”,朋友和自己就像镜子,透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

【解说词】

2023年1月,维尔维达基斯和4位希腊学者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畅谈对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理念的高度认同,介绍中心筹备情况和发展规划。不到1个月,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正式成立,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同期】希腊雅典大学哲学教授 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

我们当时感觉特别好,非常荣幸得到他(习近平主席)的回复。文化传播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就是精神的力量或称为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有望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帮助改变他们的生活。

【解说词】

共建“一带一路”,书写于国与国之间文明互鉴的新篇章,也打开了各国民众了解多样文明的一扇窗口。

【字幕】中国 上海

【解说词】

2023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启动,来自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的20部佳作,展现着“一带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在特别放映单元中,希腊导演希洛斯带来了他最新执导的影片。

【同期】希腊电影导演 瓦西里欧斯·希洛斯

他们都说在中国,在上海,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中国,我的梦想变成了可能。

【解说词】

如今,“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已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机构发展到48个国家55家成员机构,越来越多的信息共享、影片互荐、巡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影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让更多国家的观众对不同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168家成员单位覆盖五大洲,件件珍品勾勒出丝路文明相融相济的历史图谱;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已吸纳174家艺术机构加入,多彩多姿的文艺活动在城市街头绚丽绽放;155家成员单位汇聚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一场场精彩演出被搬上各国舞台,演绎着文化交融的非凡魅力。

中国与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东盟等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与共建国家互办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有力促进了各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

世界上每一片孕育灿烂文明的土地,都有悠扬的旋律传唱至今。

在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表演者云端相聚,和着中国艺术家的伴奏,共唱《一带繁花一路歌》。以音乐为媒,歌声描绘出“一带一路”的无限风光。

【音乐】老挝歌曲《一带一路》

【歌词】一带一路,我说你听。一带一路,齐心协力互利共赢。一带一路……

【解说词】

今年春节前夕,得知磨憨口岸全面恢复通关的消息后,一位老挝朋友迫不及待想来中国走走看看。

老挝歌手阿提萨,2017年,他演唱的摇滚歌曲《一带一路》,收获了中老两国听众的千万级点赞;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时,他创作的另一首歌《腾飞于中老铁路》,唱出了两国人民对中老铁路的期待和向往。

列车上,许多中国旅客与阿提萨一起,用歌声唱响中老友谊。

【同期】老挝歌手 阿提萨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就是携手共进。我们有澜沧江—湄公河贯穿南北。同饮一江水,我们血脉相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尤其是现在又有了中老铁路,这将让我们携手前行。

【解说词】

丝路歌声流转,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近。人们用音乐传递着“一带一路”的相通情感,也用脚步丈量着丝绸之路的多元文明。

来自26个国家的58个城市,探讨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截至目前,中国已与近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公民免签或落地签。黑山、波黑、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

十年来,中国已与14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在32个共建国家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推动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

凝聚各方参与共建智慧,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已发展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合作伙伴合计122家。媒体国际交流合作也稳步推进,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员及伙伴已发展至63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家机构,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媒体间开展国际影视合作常态化、专业化的对话合作平台。

跨越了肤色、地域和语言,十年来,体育运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进了解、缔造友谊的重要桥梁。

如今,带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龙舟划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民众喜爱。

【同期】卢森堡国际龙舟节参赛选手 汉斯·京特

我认为龙舟比赛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比如说热爱团队协作、追求和谐共处、齐心协力、一起奋斗。(举行)龙舟比赛也是在传播中华文化,比如热爱团结、热爱和平、这样的活动向当地人展示了非常好的中国形象。

【解说词】

这十年,“一带一路”上的体育合作交流日渐活跃。

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的教练前往共建国家,帮助当地运动员和教练员提高专业水平;而来自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的冰雪运动专家也来到中国,共享优势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

【字幕】2022年2月4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解说词】

2022年立春之时,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们相聚北京,驰骋于坚冰之上,翱翔于飞雪之间。

从开幕式的迎客松到闭幕式的折柳相寄,从主火炬点燃到“天下一家”的焰火绽放,“小雪花”凝聚成一朵“大雪花”的中国浪漫,化作五洲四海美美与共的永恒乐章。

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正月初五,习近平主席为出席开幕式的各国和国际组织嘉宾举行宴会。步入宴会厅前,要穿过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让嘉宾们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

【同期】

国际奥委会主席 托马斯·巴赫:这是什么做的?

这是传统的中国面塑。您想尝试一下吗?

【解说词】

当面塑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遇上冬奥会,传统与流行时尚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巴赫欣然为憨态可掬的冰墩墩点睛。这一刻,世界见证“更团结”的北京冬奥。

【字幕】2022年1月25日 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

【同期】

国际奥委会主席 托马斯·巴赫:谢谢习近平主席。中国现在有超过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

习近平: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提出的“更团结”,这也是我们时代当前最需要的声音,最需要的举措。人类命运何去何从?我们都是在一条船上。我说与其是分到190多条小船上,应该组合成一个大船,或者组合成一个联合舰队,这样全人类才能够驶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说词】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命运与共的人类,携手方能走向繁荣。

回望历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践行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美好追求。世界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携手,一起书写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动人的篇章。

这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携手并肩,十年间,中国近一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并将经验与“一带一路”上的同行者分享。一株幸福草、一口甘甜井、一盏光明灯,始终以人民福祉为目的,减缓贫困、医治病痛、传授知识,共建国家的同行者们,携手将相互支撑的“人”字书写在丝路画卷上。

这是共同发展的风雨兼程,十年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力攻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到欧亚大陆腹地,跨越山川,连接彼此;从中欧班列的联运机制到高水平自由贸易规则,推墙入海,携手共进。十年间,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共建国家的同行者们,共同绘就出互联互通的丝路新画卷。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探索。十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起,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一起守护共同家园,丝路新画卷上绿意渐浓。

因为尊重,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多样;因为多样,所以精彩。

共建十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共建十年,“一带一路”上合奏的乐章还只是人类携手共进的恢弘序曲,它浸润于千年历史血脉,融通于广袤世界,在兼收并蓄中连绵不断。

在通向繁荣之路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承载着更大的历史使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穿越时空,筑造未来。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