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交融 建设健康中国

发布时间:2024-09-22 07:03:44 来源: sp20240922

原标题:聚焦学科交融 建设健康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医学人才培养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着力培养有苍生大医理想追求、仁心仁术卓越素养、守护健康过硬本领、创新发展奋进潜质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从事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相关工作40余年的政协委员,张灼华委员始终聚焦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张灼华委员表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国,90%临床医学本科人才由地方医学院校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科融合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特色不鲜明、效果不突出,成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加强探索、加快破解。

“医学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原理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医学人才培养远远不止医疗技术的传授,要注重学科交叉,要做到医教协同、科教融合、医工结合、医文结合。”张灼华委员说,“多学科交融的医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更出色的医生,也可以培养药学家、医学科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卫生管理专家等‘大医学’人才。”

如何发挥地方高校特色,培养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张灼华委员认为,要在改革理念上创新,以特色改革培养地方大学高水平医学人才,设立医学院“特区”,锚定复合型“特域”,坚定守初心“特质”,锻造高适应“特性”,统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改革任务,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增设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课程,搭建跨学院跨专业的教师团队,构建“医学+X”或“X+医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中发挥引领作用。要在管理体制上创新,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优化医学院管理架构,落实医学院对医教研等统筹管理职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要实行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改革,把免费医学生教育作为培养基层紧缺和国家高素质卫生健康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与面向基层培养紧缺人才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结合,提升高质量医学人才供给能力。同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基础临床融合,进一步激发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专业自信心,确保面向基层培养的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近年来,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南华大学锐意创新医学教育,获批建设国家级优质医学院,实施免费临床医学生计划,筹措资金1.75亿元,择优支持临床医学专业50%学生免费学医、如愿学医、刻苦学医。学校积极推进医工结合、医核融合和跨学科交叉,输送了全国核医学、核物理、放射医学等交叉领域近60%临床医学紧缺复合型人才。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发展瓶颈,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前瞻的思维,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未来的高水平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作出更大贡献。”张灼华委员表示。

(记者 龙军 赵嘉伟)

(责编:李昉、孙竞)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