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哈萨克斯坦青年汉学家:海外中文教育让年轻人“读懂”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29 12:00:26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社 阿斯塔纳8月28日电 题:海外中文教育让年轻人“读懂”中国

  ——专访哈萨克斯坦青年汉学家古普耐

   中新社 记者 单璐

  2024年7月,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努尔别克表示,哈萨克斯坦计划在国立和公立等一批重点大学开设中文教研室,将向高校学生推荐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哈萨克斯坦“中文热”持续升温。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哈萨克斯坦的中文教育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哈萨克斯坦青年汉学家、哈萨克国立大学东方系中文教研室讲师古普耐(Duisenbay Kulpynay)近日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图为2015年古普耐参加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区教师大赛。受访者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的中文教育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古普耐:在哈萨克斯坦,系统性中文教育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是培养中文人才的重要基地。

  目前,哈萨克斯坦共有11所国立大学、29所公立大学,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开设有中文相关专业。

  近年来,哈高校的中文教育体系也在发生变化。以哈萨克国立大学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哈萨克斯坦亟需一批外交人才,彼时哈萨克国立大学设有东方系,下设阿拉伯语教研室和东方语言学教研室,开设中国语言学、中国历史等专业,以培养外交和学术研究人员为主。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与哈中贸易往来增加,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随之增长。2003年,哈萨克国立大学在此前院系的基础上改组中国学教研室,使得东方学、语言学、翻译三个专业招生覆盖本硕博全阶段,开设中国语言学、文学、历史、政治等课程。

  近些年,哈萨克国立大学的中文教育已不仅限于语言专业,还以选修课的方式被纳入如国际关系等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

  此外,一批中国知名大学,如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在哈萨克斯坦开设海外分校,也进一步促进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的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看,哈萨克斯坦是较早开设孔子学院的国家之一,全国5所孔子学院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中文的平台。比如,成立于2007年的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截至目前,仅这一所孔院已培训超过1.4万名当地学员,这些学员如今活跃在各个领域,为推动哈中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中新社 记者:哈萨克斯坦的中文教育近年来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古普耐: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中两国合作愈发紧密,哈萨克斯坦“中文热”持续升温。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早年曾赴中国留学,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对中文感兴趣,赴中国留学的人数随之增加。

  在哈高校,中文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有些地区优秀的中文教师“供不应求”。此外,社会上也涌现出一批中文培训班,中文教育已在一些地区形成产业链。

  我做过相关调研,在哈就业市场,“中文+”人才非常紧俏。“中文+”指的是同时掌握中文及某些专业技能,如,“中文+中医”“中文+国贸”“中文+石油”等。这种社会需求促使哈高校进一步优化中文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教育质量。可以说,社会需求推动本土中文教育快速发展,是当下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东哈萨克斯坦州的鲁班工坊试运行。在今年7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也明确要在阿斯塔纳开设一家鲁班工坊,为哈萨克斯坦“量身定制”技术人才。相信这种中文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成为哈中教育合作的一大亮点。

图为2022年古普耐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儿童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上介绍中国春节文化。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从实践角度看,如何进一步提升海外中文教育质量?

  古普耐:中文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做相应调整,哈萨克斯坦的中文教育亦是如此。

  哈高校的中文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标准体系。一些高校的中文专业教学大纲改编自英语教学大纲,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我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当务之急是要推动中文教育“系统化”与“本土化”。要编写一批通用的、适合本国学生的本土化教材;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多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方式;要完善人才聘用机制,鼓励教师增进其业务水平。

  在今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表示,哈萨克斯坦计划在国立和公立等一批重点大学开设中文教研室,并将向高校学生推荐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目前这一举措正在细化论证中。相信,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的质量将迎来快速提升。

   中新社 记者:如何唤起哈年轻人对中国的兴趣,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古普耐:中国的新能源车已越来越多出现在哈萨克斯坦街头,年轻人用的手机、爱上的短视频平台,常用的电商网站,其中不少来自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对中国产生兴趣,这是一个事实。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年轻人对中国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变化。

  举例来说,以前我记忆中人们提起中国,聊得最多的是“去中国安不安全”;后来随着哈中贸易往来增多,有学生开始问“去中国做什么最赚钱”;而现在,有更多学生来问“去中国读书应该选什么专业”。近些年,随着中国开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对中国已有新的认识。

  当然,网上关于中国有各种声音,有如实描述的,也有扭曲或误解的。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读懂”当代中国,中文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些学习中文的学生愿意去了解、查找中国历史文化的资料,他们跟中国网友聊天,和中国留学生结对子学语言。了解越深入,他们对中国的评价也就越客观。可以说,学习中文为哈萨克斯坦青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今中国“真实模样”的机会。

  我的一些学生后来有机会前往中国,他们亲眼看到中国发展得怎么样,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中国有哪些就业、投资机遇。他们回国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亲朋好友。我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愿意前往中国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 记者:中文教育在中哈两国文化交流互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古普耐:中文教育就像一座桥梁,通过中文学习,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和当下文化。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品茶、下棋、体验汉服的经历,也谈中医养生,知道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感到很欣喜的是,如今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开始学习哈萨克语,他们来我们国家留学,品尝“别什巴尔马克”(哈萨克斯坦特色菜肴),读阿拜·库南巴耶夫(哈萨克斯坦著名思想家)的诗歌。也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我对“民心相通”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我们常用“黄金三十年”来描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长期以来两国人民走得这么近、这么好,互相抱有渴望懂得、理解对方的想法,两国之间才能做到民心相通,实现文化交流互鉴。

  我相信,随着又一个“黄金三十年”的到来,哈萨克斯坦的中文教育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也希望我们这批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更多力量。(完)

  专家简介:

  古普耐(DUISENBAY KULPYNAY),哈萨克斯坦青年汉学家、哈萨克国立大学东方系中文教研室讲师、北京语言大学在读博士,拥有多年海外中文教育经验,2023年编写出版针对哈萨克斯坦高校中文教育教材《基础汉语语法》,曾获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优秀教师,连续多年获评“汉语桥”全球比赛哈萨克斯坦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