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治理之道)

发布时间:2025-01-08 04:24:32 来源: sp2025010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3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推动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围绕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北京市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积累有益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走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路子。加快推进中关村示范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充分发挥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商业航天、关键新材料等领域加快研发突破,开展有组织、成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全链条的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体系。深化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等政策创新,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链主”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实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 以“鼓励创新、放权赋能、稳定预期”为主基调,引领、保障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充分发挥首都人才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首都发展重大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持高校院所、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加快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构建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涵养源头活水。实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行动计划,依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引育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形成高水平科技人才梯队。持续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发挥中关村论坛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作用,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趋势,共商创新规则和科技治理,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进一步支持创新主体在海外共建创新中心、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大力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京发展,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09 版)

(责编:白宇、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