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有台风影响北方

发布时间:2024-12-19 01:18:38 来源: sp20241219

   中新网 北京7月4日电(韦香惠)北半球入夏以来,高温热浪持续来袭。从南亚、中东到北美洲,多地极端高温多发。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6月9日至1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高温天气过程,比常年偏早4天,此次首发高温过程偏早、范围广、极端性强。35℃及以上覆盖面积为177万平方公里,40℃及以上覆盖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此次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强。

  对于高温,贾小龙表示,目前的研判是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大部、云南西部、西藏、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偏高1-2℃,江南南部和华南出现阶段性高温可能性大。

  此外,预计7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3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3.8个)偏少;有1-2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台风以西行或西北行路径为主,可能发生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台风。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情况。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系统多个层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长序列气候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显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伴随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所增强。从极端事件的长期变化看,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全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每10年增加4.1%。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现出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完)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