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27 08:46:11 来源: sp20241127

  “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专门讲到中国军民在抗战时期奋勇救助美国飞行员、获救美国军人后代回访衢州的故事。

  今年4月17日至19日,“让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代代相传”——纪念杜立特行动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活动期间,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参观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新展、考察救助飞行员遗址、开展座谈交流等,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

  “只为不忘这段历史”

  青瓦白墙间,踏着石板路,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人士来到位于衢州市柯城区水亭街9号的一幢老建筑前,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坐落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两国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

  此次举行的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通过“我们在衢州见!”“衢州营救”“友谊桥梁”等章节向观众全景式呈现这段中美人民友谊的佳话。在杜立特行动纪念馆15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从展柜内陈列的飞机零部件到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互动投影沉浸式体验再到栩栩如生的飞行员集体雕塑,中外嘉宾重温82年前两国人民那段肩并肩抗战的岁月。

  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历史延续至今。在大洋彼岸,参与杜立特行动的健在飞行员及其后人,先后成立杜立特突袭者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等组织。他们中的一些人多次到访中国,寻访故地,感谢当年参与营救的中国人民。此次来华参与活动的苏珊·奥祖克以及威廉·康特伯格、乔治·康特伯格兄弟是其中的代表。

  苏珊的父亲查尔斯·奥祖克,是当年杜立特行动3号机的领航员,跳伞后被降落伞挂在悬崖上一整夜,后被中国村民廖诗原发现,将他带回家中养伤。已是第三次来华的苏珊感念中国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每次来到中国就如同回家一般。中国人民一直在我的心里,感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

  “我将外祖父的名字罗斯放在我孩子的名字中,只为不忘这段历史。”乔治说。他和哥哥威廉的外祖父,是杜立特行动5号机的副驾驶罗斯·威尔德,跳伞后在村民毛光孝等人救援下,被安全转移至衢州。4月16日,在罗斯·威尔德当年的降落点——江山市芳源村竹排岗,两兄弟与毛光孝之子毛洪根重聚,并为标注着降落点地理经纬度的降落伞造型标识揭幕。“外祖父当年迫降后为了暖身,喝光了随身携带的威士忌。现在,我也带来一瓶威士忌和大家在此举杯,铭记那段情谊。”乔治说。

  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

  “我家就是你家,欢迎随时回家”

  4月17日上午,汽车载着苏珊一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开进大山深处,驶向衢州江山市张村乡龙头店村。时隔多年,她再次来到位于龙头店村小南坑口3号的廖家老宅。“第一次来时,我看到了父亲曾在战火中栖身过的‘家’。这座老屋承载着父亲的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2021年,苏珊捐款修缮廖家老宅。

  在修葺一新的夯土房前,苏珊与老朋友廖诗原之子廖明发重逢。一见面,情同兄妹般的两人紧紧相拥,随后额头紧贴,揽着彼此的肩膀,红了眼眶。两位老人互相搀扶步入老宅,手挽手细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张老照片。年近九旬的廖明发老人通过翻译告诉苏珊,自己前一晚因为想到即将见面,激动得无法入眠。“我是你在芝加哥的家人,我也很想念你。”苏珊动情地回应。

  热情的廖明发家人为苏珊和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其他成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一群人围桌而坐,边吃边交流。“父亲当年将苏珊的父亲救下后,每天为他的伤口敷草药,母亲煮鸡蛋面给他补充营养。”廖明发道出了鸡蛋面背后的故事,“那时物资紧缺,但为了获救的飞行员,我们愿意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

  老宅内,苏珊又来到父亲睡过的床榻边。她说:“父亲在廖家待了大约5天。父亲一直记得,廖诗原一家人悉心照顾他,还让他睡在家里的床上。”4月18日,在杜立特行动衢州大救援主题展开展暨重要史料捐赠仪式现场,廖明发将老宅的一把钥匙赠予苏珊:“我家就是你家,欢迎随时回家!”

  这次主题展中,杜立特中校给营救者后人的回信等5件展品首次亮相,这组展品由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张康达捐赠。当年,杜立特中校驾驶的1号机坠落在浙江、安徽交界的西天目山豪天关岭上,张康达的父亲张振华作为翻译,参与救援并和机组人员结下友谊。“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友谊。”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本次活动的张康达通过电话表达了心声。

  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

  “需要青年继续讲述故事、传承友谊”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从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学生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交流访问,到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特拉孔中学的20多名学生参访北京、湖北十堰、广东广州和深圳等地,再到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在春暖花开之际访华……中美双方推动落实“旧金山愿景”,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书写更多面向未来的新故事。

  走进衢州第二中学,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植的“友谊树”枝繁叶茂,树旁的石碑上镌刻着面向未来的寄语——“续‘杜立特突袭’传奇,谱中美友谊新篇章”。2016年以来,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在衢州二中设立奖学金,并围绕杜立特行动主题组织英文征文比赛,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和平的种子。今年,征文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这段中美民间友谊的佳话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了解。

  “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已是老人,需要青年继续讲述故事、传承友谊,我也在不断寻找创新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苏珊说。在4月19日举行的征文比赛颁奖活动现场,苏珊向在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鲜活的历史”?“我想我们参加这次征文比赛就是一个很好方式。我们查阅资料研究这段历史,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让我们融入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因此得以延续。”一名学生用英文发言后,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来自衢州二中高二(14)班的胡文心获得了本次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她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军民和美国飞行员用血与火铸造的友谊,努力让两国人民友谊代代相传!”

  胡文心在征文中讲述了自己与美国女孩泰莎的友谊故事。泰莎来自衢州市的友好城市——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由于母亲工作的变动来到衢州生活。“虽然我和泰莎相处只有短短两个月,而且存在语言障碍,但在交往中,通过她的笑容和善意,我能感受到纯洁的友谊,我们的心因此走到了一起。”胡文心说,如果能再与泰莎见面,要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的故事讲述给她。(人民日报记者 白紫微、刘赫、刘军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3日 03 版) 【编辑:梁异】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