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江南丝竹”讲述中国古代故事 这个国风乐团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4-12-23 12:28:31 来源: sp20241223

  乐师身着古代装束抚琴弄弦、吹奏击鼓,每一帧都美得像是画卷,这是国风乐团自得琴社近期拍摄的一段视频作品。他们用音乐和表演还原国家非遗“江南丝竹”,展现一位明代太仓学人的生活。不少网友感叹,在演奏中,看到了大明的江南生活。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自得琴社是一个专注传承创新古代乐谱加以改编,并以严谨的服饰道具演奏古代传统音乐的艺术团队。从三个人的古琴社,发展成为了数十人的乐团,他们还登上了央视中秋晚会和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的舞台,并开启全国巡演,演绎了多个朝代的生活,展现出的风雅和闲适让人向往。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说:“我们结合历史,用想象填补了一些空白,去创造一个我们当代人心目中的古代场景。”

  IT男创立古琴社,从小剧场走上全国巡演舞台

  成立之初,自得琴社只是一家古琴社,成员只有三人。社长朱里钺是IT行业出身,因为喜欢古琴,遇见了同样痴迷古琴“跨界”的唐彬,和古琴科班出身的蔡珊,三人一同开办了琴社。“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我们主要做古琴教学,后来队伍逐渐壮大。”朱里钺回忆,2016年初他们开始了第一场演出。“那场演出叫《天真自得》,是一场有点创新意味的音乐会,在一个实验剧场里,观众也只有一两百人。后来演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加入进来,直到今天发展为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不少乐手都是音乐学院民乐专业毕业。”

  将古琴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他们开始“出圈”,自得琴社也走向了更多舞台。朱里钺介绍,他们很快走上了上海音乐厅的舞台,并于2020年开始了巡演。“今年已经签约的巡演大概有二十几场,全年可能会超过三十场。我们演出的质量、规模和复杂程度都是逐年提高的。” 2020年,自得琴社开始登上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舞台,今年元旦,他们还参与了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的表演。

  朱里钺认为,自得琴社的成长更像是市场推动的结果,在大环境下抓住了机遇。“市场有了这样的需求,我们不断收到邀约,然后努力去适应这样的需求,演出积累到一定数量了,我们就会对整个演出的流程做进一步的提升或者迭代。从最早开始只专注于古琴,到扩大至民乐范围,希望能够把传统的高雅艺术回归生活。”朱里钺说。

  复原唐代四弦琵琶,重现唐玄宗《霓裳羽衣曲》

  很多人熟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使用唐琵琶弹奏一曲《霓裳羽衣曲》的画面,就被自得琴社参考,创作了乐曲《霓裳惊梦》。“我们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一段故事,加上南朝李煜和周后的故事,加上宋代姜夔的故事等来创作。”朱里钺介绍,据传唐玄宗曾作《霓裳羽衣曲》,南宋姜夔偶得前朝残谱传世,《霓裳惊梦》即以此为题材改衍而成。“我们通过《霓裳羽衣曲》乐谱在历史上的流传脉络,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串联在一起,同时在音乐视频上也花了很多功夫。”

  记者了解到,《霓裳惊梦》中主要的素材都取自史料,以古琴搭配现代民乐或交响配器演绎,还与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中特别使用了手工复原的唐代四弦琵琶。由于国内已经没有了唐琵琶的实物,自得琴社参考了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的几张唐代琵琶的尺寸数据和木料选择,找到曾拆修和复制过几把明清琵琶、有过多年琵琶制作和演奏经验的朋友帮忙,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和反复调试修改,最终完成了这次的唐四弦曲项琵琶的复刻。

  被誉为音乐界“李子柒”,将更多国风音乐带给世界

  今年3月,朱里钺将和团队出访马来西亚,将自得琴社的演出带给当地观众。“我们得到了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也是琴社第一次走出国门表演。”朱里钺说。

  在海外视频社交平台上,自得琴社有着70万粉丝,播放量过亿,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通过他们发布的国风音乐视频了解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有很多海外华人及团体关注我们,他们都觉得国风音乐很亲切,对我们中国人能够做出这么精美的音乐视频感到非常自信和自豪,非常乐意转发和宣传。”朱里钺说:“还有一些外国人,虽然语言文化上完全不通,但还是能够从中发现美,并得到乐趣。我们每个音乐视频下面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门,世界各地的粉丝都有。”

  有人称自得琴社团队为音乐界的“李子柒”,朱里钺表示,这是大家的期许,也让他们觉得责任重大。“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像李子柒这样的影响力,但我们会继续努力。音乐可能不像美食这样有传播力,它相对抽象一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并不那么容易传播。我也希望更多人一起努力,去传播我们的音乐和传统文化。”

  新音乐集讲述江苏故事,复原明朝太仓的一天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自得琴社将推出全新作品音乐会《江南好》。围绕国家非遗“江南丝竹”,以明代太仓城码头为故事起点,以一日晨昏时间为序,展现一位明代太仓学人的视角与生活轨迹。融合了《四合如意》《行街》《欢乐歌》《老三六》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曲目风格,新编了14首原创音乐。

  在乐器的选择上,琴社参考江南丝竹乐队的配置,选用弹弦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古筝、古琴,管乐器如笛、箫、笙,以及打击乐器如鼓、板、碰铃等。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国家级非遗,古琴的发展也和太仓颇有渊源,本次新编的古琴独奏曲《桃源》,是从太仓明代古琴名宿徐上瀛的《大还阁琴谱》中重新打谱新编。

  朱里钺告诉记者,音乐会的造型由中国装束复原团队负责。“考虑到太仓当时的富庶,在布料的选择上以华贵的丝绸为主,形制上围绕明代士人阶级男女复原装束,根据每位乐手的角色特征,选用道袍、竖领、披风、比甲、曳撒、云肩等款式,量身打板定制,并在印染绣花部分融入竹子、松鹤等代表士人气节的纹样。”

  将古琴谱改编成现代民乐,希望形成完整朝代音乐

  自得琴社的音乐会中,有不少是将古代琴谱里的古琴独奏进行改编,形成当代的民乐合奏版本。“我们改编过唐代的《醉渔唱晚》、宋代《泛沧浪》之类的曲子、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等等,都是大家比较喜爱的曲子。”朱里钺介绍,古琴曲子不太注重节奏和旋律性,比较抽象,欣赏门槛比较高。“对于初次接触的观众来说,古琴演奏可能会有些不知所云。我们主要是在一些节奏律动旋律或者和声方面把它做得更符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我们现在已经创作了唐朝系列和宋朝系列的音乐会,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朝代系列音乐会做得更完整一些,最后形成一个大致比较完整的历史版。”

  自得琴社还利用视频平台科普民乐,做过一系列乐器普及视频。“针对那些对国风或者民乐感兴趣的受众,我们希望开设一些基础性的美育课程、讲座和小型演奏会。”朱里钺说,如今他们的音乐会上可以看到很多一家三口,身着汉服等古代服饰盛装出席。“希望通过我们的音乐会,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吸引人的地方,也让下一代从小就能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编辑:张子怡】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