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4-11-24 16:30:35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上海7月5日电 (许婧 杨海燕)“‘人工智能+’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的最好途径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5日在上海出席“加速‘人工智能+’构筑新质生产力”论坛时如是说。

7月5日,“加速‘人工智能+’构筑新质生产力”论坛在上海举行,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机制,以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梅秋武摄

  当天,“加速‘人工智能+’构筑新质生产力”论坛在上海市徐汇区西岸智塔举行,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机制,以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还发起“西岸对话: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对话网络”的建设倡议,致力于通过常态化交流对话机制,推动国内治理、参与国际对话。

  丁奎岭坦言,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大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人工智能对大学的赋能与重塑,已经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带给大学的机遇和挑战也蕴藏其中。在他看来,谁能把AI和HI(Human intelligence,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智慧与创造性)结合好,在办学中更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谁就更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中心。

  “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需要HI互补,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丁奎岭强调,人工智能可以陪伴人学习、可以与人合作学习,但不能替代学习。大学,要坚守“人才培养”这一不变的历史使命,将AI与HI紧密结合,持续改革创造高等教育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积累深厚。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聚焦培育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创新引领者,不仅培养学生能够‘用别人的锅来做自己的饭’,还要让他们具备‘铸铁造锅’的能力,在理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下一代底层技术。以人工智能学院为牵引,各学科在技术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以及治理体系等方面紧密协作,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落到实处。”丁奎岭说。

  论坛还首发《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理念。该理念统筹了发展与安全的双重目标,不仅将安全视为风险管理措施或监管手段,而且强调安全知识、能力、资源的积累与增长,以引导各国国内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机制和体系改革,推动人工智能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报告指出,实现“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理念的关键原则包括公共原则、科学原则、责任原则、敏捷原则,并结合四个原则发起推动“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行动倡议,以促进多方主体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持续改革与合作。

  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起草,直面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全球合作难题。

  论坛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谈到,人工智能治理是一类典型的公共产品。当下,人工智能治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流议题,不断涌现的风险中潜藏着技术系统、伦理安全、社会应用与国家安全等四个层面的挑战。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世忠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地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加强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上海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李颖新说,要抓住智能技术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智能向善,用更高效的治理能力促进技术红利持续释放,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安全水平,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沿着造福社会的方向前进。

  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联合主办。(完)

【编辑:陈海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