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宇澄到王家卫 《繁花》渐欲迷人眼

发布时间:2024-12-21 10:16:43 来源: sp20241221

  2011年,金宇澄使用“独上阁楼”这个网名在“弄堂网”上开帖,帖文开头描述了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中男主角梁朝伟“独上阁楼”的经典一幕:“……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这篇文章便是后来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随家人从上海迁至香港的王家卫,将小说《繁花》拍成了电视剧,这也是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王家卫说:“我的解读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这个剧集只是蛋糕中的一块,看完之后意犹未尽,我建议你们去看原著。”

  电视剧《繁花》开播后,本报邀请多位文化、工商领域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他们心中的《繁花》。

电视剧《繁花》剧照。图为游本昌饰演的“爷叔”(左)与胡歌饰演的“阿宝”(右)。 江苏卫视供图

  在响与不响,似与不似之间

  (温方伊,南京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舞台剧《繁花·第一季》《繁花·第二季》编剧)

  电视剧《繁花》难得一见地推出了两个版本——普通话版和沪语版。近年,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愈加受重视,方言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沪语影视作品依旧鲜见,人们回忆起知名的沪语电视剧,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孽债》《夺子战争》,因此沪语版《繁花》电视剧的热播尤有意义。

  一般提到小说《繁花》,都说是沪语小说,然而说起《繁花》的语言,又不仅仅是沪语那么简单。

  作为两季《繁花》舞台剧的编剧,我对《繁花》改编之困难深有体会。其难度,在于可供延伸的方向太多。小说中有大量“不响”,似乎处处留白,然而,人物“响”起来,又往往如流水叠浪,一浪未尽,一浪又来,潮潮翻翻。一方话里有话,语意不尽;一方笑笑不响,心绪起伏。在这种“响”与“不响”之间,编剧似乎什么都可以写,又似乎写什么都不是那个味道。

  一大难点还是语言。金宇澄老师的《繁花》语言,在“似”与“不似”之间。小说中有一段阿宝与蓓蒂关于邮票的对话,几乎全是花卉、果蔬名称铺陈,便用了2000字,信息之密,几令人晕头转向,其中一段写道:

  “蓓蒂说,苹果,生梨,花旗蜜橘,葡萄,卷心菜,洋葱头,黄瓜,洋山芋,番茄,芹菜,生菜,大蒜头,大葱,香菇,蘑菇,胡萝卜,香瓜,西瓜,外加火腿,蹄髈,熏肉,鳟鱼,野鸡野鸭,统统堆起来,下面台布,旁边有猎枪,子弹带,烟斗,烟斗丝,猎刀,捏皱的西餐巾,银餐具,几只切开大面包,小面包,橄榄油,胡椒瓶,几种起司,蛋糕,果酱,白脱奶油,辣酱油,牛奶罐,杯子,啤酒,茶壶,葡萄酒,旁边,是厚窗帘。阿宝说,乖小囡,记性真好,静物小全张,大面值法郎,一般的集邮簿,绝对摆不进的。”

  这类语言,在《繁花》中比比皆是,短促的词汇堆叠,绵密不透风。这类“报菜名”一般的语言绝非现实语言,它属于文字,在纸上有着文字的美感,然而这类文字又带有节奏,从视觉作用于听觉,爽快清脆,是说书人话语。

  又如芳妹与陶陶相吵,说的尽是男女之事,陶陶离家出走,来到小琴处寻安稳:

  “造化弄人。这天半夜,陶陶昏头昏脑回到延庆路,进门竟然一吓。房间里,取暖器烧得正热,台面上一只电火锅,一盆羊肉片,一盆腰花,还有馄饨,黄芽菜粉丝腐竹各一盆,一对酒杯,两双筷,两碟调料。小琴穿一件湖绉中袖镂空睏袍,酥胸半露,粉面桃花。”

  不先写人,而写火锅,不笼统地写,而是仔仔细细、慢慢铺排地写。陶陶静下来,读者也先静下来。静而有意,这是高级写法,写的虽是不上台面的事,但文字格调不沦于龌龊。“上帝不响”,读者也是上帝,太阳底下无新事,无论羊肉腰花,事无巨细,便是一切似有意义又似无意义,静下观瞧即可。

  似口语又似书面语的语言,将读者从书中花花世界拉出,保持距离,另眼旁观,不至于亵玩。而故事脱离于文字,化为真实的人来人往,那些话语从人口中说出,便不是这般感受了。

  将文字转化为戏剧节奏、视听语言,又保留原著的底色,是每个改编者都要面对的难题。不同类型的改编作品各有其貌,亦是一种繁花似锦。

舞台剧《繁花·第一季》演出剧照。 受访者供图

  王家卫对故乡的一份情怀

  (商志刚,民盟上海市静安区委会秘书长)

  在电视剧《繁花》中,我看到了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高超的制作水准,也不禁回想,香港的文化、香港的电影在70年间的发展历程。

  抗战结束以后,香港作为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的主角之一,彼时鲜有名家名作,大批内地的特别是上海的导演、演员到了香港,他们创办电影公司、文化机构,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大家熟知的影坛三兄弟——秦沛、姜大卫、尔冬升,他们的母亲红薇就是从上海过去的影星。伴随着内地对香港电影的影响,香港影视业不断地积累、发展,铸就了香港影视文化的经典和不朽。20世纪80年代播出的电视剧《上海滩》里,由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那潇洒的身姿,由赵雅芝饰演的冯程程,那迷人的回眸一笑,成了几代人难忘的记忆。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1963年随家人由上海来到香江之畔。在香港,他拍摄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从成名作《旺角卡门》到大放异彩的《花样年华》,他的很多作品里有上海的元素,更有香港文化积淀的成果。

  香港和上海两地文化相通。王家卫的电影里满怀着对故乡的情怀和寄托。在电视剧《繁花》中,充满上海风情的对白,曹家渡、静安寺、大自鸣钟、北四川路等熟悉的地名,从中我们看到王家卫的一份真挚乡愁。

  原著小说和电视剧是对那些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对上海民风民情以及城市变化熟稔于心的老上海人的一份真实记录。原著作者金宇澄是上海人,普通老百姓如何买一根油条、如何用一张草纸,在小说中都有真实的体现。

  改编是对导演的重要考验。在电视剧的光影交替中,我们看到平凡人在时代的潮流中呈现出种种不平凡,也看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在改革开放中昂然向上的拼搏和奋斗,看到上海融入世界的激情和努力。

  上海何以成为海纳百川的上海?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平凡而昂扬向上的小人物。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上海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每一个上海人都不甘于平凡,都愿意在这一座城市中发光发热。

  一部《繁花》,是钩沉沉思,更是蓄力前行。诚愿上海的明天更好。

电视剧《繁花》开播后,不少上海观众在朋友圈晒旧照,回忆20世纪90年代黄河路的繁华景象。图为1992年10月,位于黄河路的“笠笠酒家”开业的场景。 受访者供图

  《繁花》中的民营经济元素

  (王昌范,民建上海市委会理论委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原调研员)

  普通话版、沪语版电视剧《繁花》同时播放,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墨镜导演”王家卫打磨三年,首部小荧幕作品姗姗来迟,哪能不引人关注!

  电视剧《繁花》的影像语境无疑是高级而艺术的,剧中的摄影、构图、运镜、色彩、影调、节奏、剪辑、音乐、音效……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般而言,一部剧,观众的关注度往往在于剧情发展、男女主角、影星演技……而剧情叙事中,通过角色揭示一个时代命题往往被忽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量递增的关键时期。《繁花》中的“爷叔”“宝总”(原著中的阿宝)“玲子”“李李”,黄河路上饭店的老板娘,“杭州小老板”(即湖西针织厂的“范总”),以及宁波针织厂的“小宁波”,他们实际上都是商业经营者,随着市场经济大浪淘沙,有的由个体经营户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家。

  游本昌出演的“爷叔”被描写为老上海有丰富“商战”经验的工商界人物,曾因“投机行为”被关进“提篮桥”(监狱)。电视剧第一集便是“爷叔”被释放后,阿宝(胡歌 饰)找他“取经”。

  在与阿宝合作前,“爷叔”几次测试阿宝,是否守时、是否说话算数。当阿宝凑足6000元,一路狂奔,准时出现在指定地点时,“爷叔”认为这个人可以合作。在往后的合作经营中,“爷叔”教会了阿宝做生意,更教会了阿宝做人。阿宝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宝总”。

  “杭州小老板”“范总”(董勇 饰)是一个乡镇企业家。乡镇企业是集体经济一种形式,“范总”承担着有300多名员工的湖西针织厂的经营责任,该厂生产的“三洋牌”针织产品,不光打进南京路著名的“沪联商厦”,而且还要争取更大的外贸“单子”,争取出口创汇。“范总”为此左冲右突,不顾一切,拼命巴结“宝总”。

  “范总”这个角色是属于被讽刺被嘲笑的人物。在沪语版里,“范总”讲的是苏北话,在老上海,在上海滑稽戏中,人物使用“苏北方言”一般均是被“戏谑”的对象,而观众如果同为做企业的人,难免会对“范总”心生同情。

  宁波针织厂的“小宁波”(喻恩泰 饰),角色设置也是一位乡镇企业家。起先,他试图仿造“三羊牌”的针织产品,制造的产品几乎可以乱真,是“宝总”引导他有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遵守法纪,走入正途。

  剧中,“宝总”将这批仿冒的针织产品存放在进贤路“夜东京”餐馆里,原本是想观察市场变化再做决定,而在商品紧缺时代,货物一进一出,高额利润的诱惑,导致“夜东京”老板玲子(马伊琍 饰)跟她的投资人(也是“老相好”)“宝总”发生口角,这段戏演得十分到位。戏剧冲突集中在某个点上,实际反映着冲突背后那个时代的人的利益观。

  《繁花》无疑包含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这朵盛开的“鲜花”。众所周知,企业家命运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时代同呼吸、共患难,民营企业家也是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感谢《繁花》,让我们静心审视新时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各项举措。我们有信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使“四分天下有其一”民营经济再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完)(本版文字由《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采访整理)

【编辑:钱姣姣】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