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动能”加持 广西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4-12-28 15:00:28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南宁4月17日电 题:电力“动能”加持 广西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作者 陆冬琦 梁菁惠 吴思思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数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列世界前列。目前广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实现14个市全覆盖;自治区级非遗项目914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每一项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传统。如今,随着非遗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电力“动能”的加持下,广西正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赋能“贝雕”老手艺

  在广西南部,北海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从货币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贝壳的故事源远流长,北海贝雕便是其中之一。

  北海贝雕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日光介绍,北海贝雕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形态逼真,流光溢彩。然而一件贝雕作品往往需历经构图、白描、选料、磨型、雕琢、抛光、堆叠、干燥、总装等多道工序。

北海供电部门根据贝雕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提供高效优质的电力服务。 胡兆双 摄

  在多道工序中,打磨、抛光尤为重要。在这之中,电力成为艺术品加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贝雕产业作为北海当地的特色产业。我们积极推动贝雕产业的壮大,提前了解产业用电需求,采取增设供电设施、优化电网结构等措施,进一步确保贝雕产业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南方电网广西北海供电局海城供电分局副经理陈迪松说。

  焕发壮锦新活力

  同样在电力的催化下,壮锦生产搭上机械化生产的快车,被赋予了新的活力,走向新的繁荣。

  现年56岁的李村灵是靖西壮锦厂第四任厂长,也是壮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亲历和见证了壮锦技艺的发展。

  近几年,壮锦厂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引进装备、创新技术、改良设计,有效解决了壮锦生产的诸多难题。李村灵经过不断尝试与实践,将宽幅限制在60厘米内的传统织机改造成120厘米,原先需要分段织、拼接而成的壮锦,现在可一次性织造出来。

  “清明”“三月三”小长假,百色靖西的旧州古镇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壮锦实物展示、非遗演出及壮锦体验等非遗魅力。

  “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不断提升优化靖西电网质量,为非遗、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电支撑。”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集团靖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江敬周介绍。

  护航“螺蛳粉”产业升级

  近年来,饮食类的非遗资源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2021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随着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螺蛳粉作为广西特色非遗美食得到了大力发展,借助“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从“小米粉”发展成了“大产业”。

柳州供电部门以“一企一策”的服务机制为螺蛳粉企业提供个性化用电服务。李彬华 摄

  从原材料豆角、木耳等农作物的种植灌溉,到米粉碾磨加工,从酸笋豆角等配料的切割封装,到物流的运输保鲜,“电”是每一个环节的护航者。

  柳州市得华食品有限公司是柳州螺蛳粉龙头企业之一,生产车间已全面改造为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生产线。目前,生产车间一期用电容量为8000千伏安,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需要增加4000千伏安用电容量。

  南方电网广西柳州供电局以“一企一策”的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积极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及时跟进客户的需求优化用电方案,助推企业扩建项目高效按期完成。

  如今,乘着政策利好之风,伴着科技电力护航,柳州螺蛳粉走上了一条集约化、生产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规模化生产,朝着千亿元级产业迈进。(完)

【编辑:唐炜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