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的文化新风景

发布时间:2024-11-18 11:20:35 来源: sp20241118

  当冬日的阳光点亮大地,新的一天又如常而至。日历再次被轻轻撕去一页,剩下的纸卡已薄如蝉翼。2023年,即将在这细碎而温暖的日子中悄然谢幕。岁聿云暮,回眸过往,必定会有这样的瞬间被凝固在如水的记忆中。

  ——是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水墨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灯光交织中,京杭运河流淌千年;舞台变换下,两岸灯火映照古今。在文艺的咏叹中,“相知无远近”“天涯万里情”拂面而来。

  ——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有中国人的地方必有茶,“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景迈山古茶林成功申遗,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不仅是茶叶、茶林,更是茶背后那种淡然娴静、质朴祥和的民族品格。

  ——是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热腾腾的饺子、红彤彤的春联、满桌丰盛的年夜饭、琳琅满目的年货、其乐融融的拜年活动,这个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赓续数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瑰宝,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从雪山大地到广袤乡村,从历史烟云到城市日常,五部获奖作品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我们感慨作家的生花妙笔,更感慨在电子媒介时代还有文学在默默守护与陪伴。

  还有生活中,一篇好文章,一出好戏,一幅好画,一部好电影,一场好演出,总是落到眼里、留在心里。文化之水,如此绵延不止,如此温润人心。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文化建设,那些嘱托、那份惦念,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中,他强调,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他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他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在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中,他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时,他指出,希望费城交响乐团和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家一道,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进艺术繁荣,为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再续新篇。

  …………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化的价值越发深远,文化的使命越发清晰,文化的力量越发丰厚,文化的道路越发宽广。

  唯有奋发有为,方能不负期待。走进2023年的文化园地,只见花开正好,美景正盛!

  这一年,公共文化惠及更多群众。田间地头,即是舞台;村落巷陌,书香漫溢。公共文化,变得触手可及、浸润日常。目前已有的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数量超10万个;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超3.35万个;在贵州举办的“广场舞之夜”带动全国举办广场舞活动超2.4万场;曾经独属于春节的“村晚”变为“四季村晚”,参与人次约1.3亿。

  这一年,文艺创作不断攀登高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深耕厚植,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电视剧《三体》《去有风的地方》、电影《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小说《北爱》《芬芳》、戏剧《红楼梦》《绽放》等一批新创优质文艺作品,装点美好生活,振奋民族豪情,汇聚成文艺最美丽、最丰盈的风景。

  这一年,文化遗产保护绽放新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硕果累累,非遗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共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在中华大地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这一年,文化交流展现中国形象。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举办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主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等,开展文明互鉴,推进民心相通,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或许,还可以从一份新闻纸中,窥见时代风景。翻阅这一年的光明日报,状山川形胜、叙风土人情、展时代风云、咏人间大爱,文化的斑斓多姿在字里行间旖旎而来。

  行进的中国,处处皆是新意。一切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生活、发展、获得、更替,皆构成当下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

  未来的中国,一定是国强、民富、文盛兼备的社会,馆厦中有文章江海、殿堂里有书籍林泉、人家里有四壁书香、街巷里有满园墨韵!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刘江伟)(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