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型消费潜力

发布时间:2024-12-19 12:06:05 来源: sp20241219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新型消费”这一概念,以场景化的方式得到展现。全球“新、奇、特”消费精品汇聚于此,以数字、绿色、健康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趋势明显。

  主会场,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翻译机、办公本等吸引观众体验;帆船游艇分会场,推出船艇展演、驾乘体验等活动,展示体育休闲生活方式;免税购物分会场,举办时尚新品发布会,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国际健康消费分会场,设置了明眸健康、调理养护等多条旅游观展线路,满足多元消费新需求。

  展馆之外,新型消费已经撬动新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一季度限额以上体育娱乐商品的零售额增长14.2%,通信设备类的零售额增长13.2%。火热的新型消费为创新打开应用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生活体验,也为我国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激发新需求,要在产品提质升级上下功夫。新型消费是新技术作用于消费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智能化、绿色化等新产品和新服务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企业要通过完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增加高标准优质供给。加快研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产品并丰富相关配套生态。同时,低碳环保已成为当前消费品质升级的重要内涵。企业要将绿色设计和制造融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例如,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就顺应了高端、智能、环保的需求趋势,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重塑新业态,品牌建设也要焕新。新型消费潮流下,市场和渠道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品市场从满足大众化需求方向,逐渐向细分领域渗透。线下渠道买手店、会员店、体验店等逐渐兴起,线上渠道为品牌带来更多延展性。当前,走新潮、高端、国际路线的自主品牌建设仍待提速。可以通过打造品牌矩阵的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价格段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发展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

  催生新场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与新型消费有关的新基建,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因地制宜有序打造一批设施完善、业态丰富、健康绿色的消费集聚区。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大新型消费和服务可触达的范围。例如,以海口、三亚等为代表的特色新型消费城市,持续擦亮文旅和免税“金字招牌”,积极探索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消费回流,链接全球的“货”与“人”,赋予更多“消费场景”可能性。

  新型消费正在成长壮大,还需要深化对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针对直播带货、互联网医疗、隐私泄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防范性举措,推进数字化监管,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新型消费是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深度融合的产物。要积极抢抓机遇,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打造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带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其他新领域的创新升级,为实现美好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吉亚矫) 【编辑:何颖】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