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树变身致富树

发布时间:2024-12-18 15:08:47 来源: sp20241218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新寨村村民彭国祥没想到,自家种的皂角树变成了每年收益超2万元的“摇钱树”。

  猫场镇种植皂角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村民学会在皂荚的皂角籽中取出皂角精,销往沿海地区。经过40余年发展,猫场镇已成为西南地区大型皂角精加工集散地。“年加工皂角精4000余吨,成品1600余吨,年销售额达4.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谢伟说。

  走进美滋堂公司,2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加工皂角籽。在这里,每天加工的皂角籽不少于1.5吨。谢伟介绍,从皂角籽中剥出完整的皂角精是一项精细活,目前还没有能代替人工的机器。全县每年加工皂角精,带动6120户2.5万余名群众增收6000多万元。

  “‘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实施以来,皂角精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谢伟说,2020年6月,在全国工商联的联引下,吉利集团通过李书福基金会向织金县捐赠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猫场镇建设皂角精加工车间。织金建成4000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织金黔织明光、贵州江黔、贵州韦能、贵州碧诺美等7家皂角精加工企业入驻。2023年,入驻企业总产值超1亿元,带动4500余户1.5万余人灵活就业。

  织金皂角精产业的原材料和销路“两头在外”。皂角树在全县分布零散,每年最多能提供100吨左右的皂角籽,而全县每年的皂角籽加工需求量为数千吨。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一棵皂角树”产业扶贫资金支持下,县里新增皂角种植4885余亩。如今,织金县皂角种植面积达52.07万亩。

  “依托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平台,延伸皂角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将织金皂角推向品牌化、标准化、高端化。”织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薇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1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