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助残 有爱无碍

发布时间:2024-09-12 04:07:05 来源: sp20240912

  打造全国首个无障碍孵化空间,探索全链条辅具产业发展路径

  深圳:科技助残 有爱无碍

  戴上一个脑机头环,光用“想”就能控制坐着的智能电动轮椅到处移动;安装一个软件套装,通过点头摇头、张口闭口或眼球转动就能轻易操控手机和电脑页面;提上一个便携式洗浴机,失能老人躺在哪里都能及时得到身体清洁……

  在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期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华科技园的“全国首个无障碍孵化空间”,举行“创新辅具体验开放日”活动并展示众多辅具产品,让观者大开眼界。

  而这样的集中展示,今年在深圳多区都有进行。作为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深圳应用自主创新辅助技术、扶持推广自主创新智能辅具产品是应有之义。近年来,深圳持续推动科技助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和脑机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让残疾人运用和享受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不仅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也为残疾人事业赋能。

  “目前,我们通过政策、服务、平台、体系和机制等五方面创新,打造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集聚新高地,构建出‘竞赛+孵化+生产+应用’等全链条扶持辅具产业发展路径,并利用科技手段更创新、更精准地服务残疾人。”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下称“深圳市残联”)方面表示。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6亿元,惠及残疾人约3.7万人次;实现残疾人就业1.2万人,就业率位居全省第一,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实现“四个百分之百”;建设辅具网上商城,发放辅具适配补贴1934.22万元,1.58万名残疾人受益。

  顶层设计布局科技助残

  全国助残日的主题素来反映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轨迹。2024年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正是国家当下对残疾人问题关注的焦点。

  “科技助残”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融合的一种社会实践,包括辅助技术、信息无障碍、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多个方面。

  其意义不仅是为残疾人提供辅助设备或技术工具,帮助其拥有或提升独立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赋予其平等参与教育就业以及社交娱乐的自主权,并在精神层面予以支持和鼓励,进而充分激发其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应用部署和实施力度。《“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服务科技创新应用,实施“互联网+科技助残行动”。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也提出“将科技助残纳入科技强国行动纲要,促进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学技术在残疾人服务中示范应用,开展残疾预防、主动健康、康复等基础研究,扶持智能化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设备、盲文数字出版、无障碍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应用”。

  作为全国瞩目的科技创新之城,深圳每年研发投入高达1880.4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8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居全国城市之首。截至2023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3万家,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位列全国城市第一。

  这给深圳带来科技助残的底气。2017年底,深圳成为全国首批12个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为满足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需求展开探索。

  此后,深圳市残联从顶层设计着手布局科技助残。

  不仅连续举办多年“辅具创意设计大赛”,从中寻找创新创意、发掘潜质企业,还于2020年3月利用自有工业区老旧资源,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成立运营总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的全国首个示范性的深圳市无障碍孵化空间。

  2022年5月,新修订的《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办法》正式实施,打破原有机制,将原有辅助器具实物适配改为资金补贴形式,推行辅具服务模式的市场化改革。

  这一年,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也在深揭牌,并出台《深圳市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实施方案》《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关于建设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产业园)的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明确将辅具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范围,从顶层设计上为辅具产业和科技助残护航。

  在孵企业三年获专利559项

  作为深圳科技助残的重要场所,深圳市无障碍孵化空间(下称“孵化空间”)致力于深度挖掘残障者需求和痛点,推动创新科技与无障碍优化结合,孵化无障碍服务创新创业项目,既为残障者等有需要人群融入社会提供解决方案,也为无障碍领域垂直深度孵化与产业全方位结合探索新模式。

  创办三年来,已累计批准61家企业(团队)入驻、对接投资机构87家、签约创业导师24位,为入驻项目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创客沙龙、项目路演、投融资链接等服务,并组织入孵项目参加国内的康复辅具展览会。

  入驻孵化空间的一级视障者李振宏是较早就开始创业的残疾人。由于对市面上为盲人开发的产品感到不满意,李振宏向工厂提出改进建议,但对方出于成本顾虑动力不足。于是,从小就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李振宏便于2015年与妻子共同创立深圳市盲友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开发者大多不是视障人士,而视障人士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很多需求是健全人想象不到的。比如,开发烧水壶只考虑到用语音操作加水、烧水,却忽略了帮视障人士规避烫伤风险。其实我们还需要语音提示水温,提示泡茶、咖啡、牛奶各需多少度及水壶被踢翻时确保水不洒出来。”李振宏说。

  为打通视障人士需求障碍,李振宏的公司开启了研发之路,已针对视障人士推出AI雷达智能眼镜、无障碍智能家居系统、盲用数字电视系统、AI声控破壁机、语音洗衣机、语音微波炉等。

  他还开发了视障人士专属电商平台,所销售的物品与京东商城打通,使用时只需戴上耳机听语音指令,再语音回复下单、无障碍支付即可。“我们商城上线了400多款产品,其中自己研发的有四五十款产品。”李振宏说,商城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为超过50万视障人士用户提供便捷的在线购物体验。

  作为深圳面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博士生杨秀芷的团队成员30%是残疾人,研发的产品“面面俱控”也与“助残”有关——一款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辅助软件:只要在手机或电脑上安装这款软件,肢体残疾人通过点头摇头、张口闭口以及眼球转动配合语音指令就能控制页面。

  “最初是看到家中老人中风卧床后生活单调无聊,以及残疾人行动不便等,便希望开发出一个适用于上肢有功能障碍和脑瘫、偏瘫患者的产品。”杨秀芷说,“面面俱控”采用了人脸识别、运动跟踪和自适应算法等多项先进技术,获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创新成果奖、广东省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金奖和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奖等。

  2024年1月,公司正式入驻孵化空间开启市场化之路,目前已成功实现自我造血。“除了面向残疾人朋友推荐我们研发的这款软件外,我们还同步上线残障辅具商城,提供了40多款辅具。目前我们还在研发‘面面俱控’的硬件部分,争取软硬件结合,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杨秀芷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立三年来,孵化空间在孵企业已取得专利共计559项,包括商标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发明专利102项、外观专利63项以及软件著作权210项,所获奖项共计69项。

  全链条扶持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孵化空间总经理裴晓飞来自金企(北京)科技集团,这是一家关注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份设立了31个分支机构。2024年3月,公司接手运维孵化空间后,裴晓飞很快发现,“科技企业和人才都愿意来这里”。

  “深圳这个城市非常包容,也是全国范围内对残疾人政策最齐全、扶持力度最大、资金人员投入最多的城市,有好多顶层设计上的政策措施,配套非常齐全。”裴晓飞说。

  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深有同感。其围绕失能人群的大小便、洗澡、吃饭、穿衣、上下床、行走等6项基本护理需求,研发出系列智能护理设备,现已完成数千万元融资,亦精准对接销售市场。创业期间,在办公空间、创新展示、投融资对接等方面均获得政策扶持,产品也被纳入《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目录》。

  “深圳残疾人事业体制机制完善,帮扶政策尤其是在辅具配适上的资金支持力度大,有利于高端智能设备的产业市场形成。”该公司董事长助理蔡谊潼表示,目前产品在国内销售排名靠前,并出口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让李振宏印象深刻的是,孵化空间不仅免房租、免水电,甚至连洗手间纸巾都备好了,让企业在最艰难时刻节省很多成本。

  杨秀芷则感恩深圳市残联不断为其公司提供的展示机会,“尤其是进驻孵化空间后,政企社各界都来参观考察,为初创产品从学校走向社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申请入驻的团队,符合条件且通过专家评审即可入孵,在这里只需专心研发和开发。有什么需求,我们都尽量去配套。”裴晓飞说,“辅具体验官”和“直播间”就是结合企业需求新置的。

  前者在企业研发过程中负责体验辅具,并对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设备。“目前已有三位分别用假肢行走、无臂和坐轮椅的肢体残疾人成为专职体验官”。后者则成为孵化空间对外宣传的最好窗口,“既宣传空间本身,让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源向我们靠拢,又向全国残疾人介绍入孵企业新开发的辅具产品,帮他们带货,打开市场”。

  事实上,深圳科技助残的链条远不止于此。深圳市残联通过政策、服务、平台、体系和机制等五方面创新,按照“一中心多平台”布局,以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平台”,以市无障碍孵化空间为“孵化平台”,以市(坪山)智能辅具产业基地为“产业平台”,全方位推动辅具服务和辅具产业协同发展,已形成“辅具创意设计大赛—种子期孵化—产业园加速—辅具目录推广—辅具适配应用”闭环式全链条产业发展路径。

  “比如,一个创新团队在辅具设计比赛中获奖,就可以入驻孵化空间,等孵化出壳、企业壮大后就可以进入坪山基地加速发展。而其产品可以纳入辅具目录,适配给残疾人应用,让企业精准对接市场。”深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目录涵盖193大类,覆盖6类残疾人,涉及居家生活、交通出行、信息交流及个人护理等领域。仅2023年,深圳就发放辅具适配补贴1934.22万元,让1.58万名残疾人受益。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已落户深圳,正依托深圳(坪山)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深圳市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着力引进研发、智能制造、检测配置服务等优质项目,打造国家级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集聚新高地,为大湾区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

  科技创新赋能残疾人事业

  科技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残疾人出行、自理等方面问题,同时也在教育、就业等各方面为残疾人事业赋能。

  “我觉得科技助残本质上是起到‘桥梁’作用,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通过科技手段创造设计辅具产品,让残疾人生活更便利;二是用科技手段去优化残疾人服务流程。比如,每年针对残疾人年龄、身体和家庭状况等数据录入更新,互联互通。当有新的政策或措施出台时,就能最快最精准地找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裴晓飞说。

  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促进部负责人言洁对此也非常认同。“科技让残疾人就业岗位更加多元和高端,今年深圳残疾人招聘会就出现了不少研发、数字、动漫设计和手语直播等岗位。科技也让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深圳户籍未就业残疾人进行排查,有职业培训或合适岗位时实现精准帮扶和宣传。”言洁认为,深圳残疾人就业率去年位列广东省第一,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这与科技助残关系密切。

  在辅具适配和残疾预防上也同样如此。“互联网+居家康复”服务平台延伸了深圳康复服务的触角,“互联网+辅具服务”则让深圳的辅具适配、借用、推广和购买等环节均可通过网络平台达成,实现需求动态采集、分级审核管理、统计分析应用和可视化全景呈现。

  “打开微信小程序‘深i辅具’,全市有需求的市民均可直接在线办理借用,并就近在借用点自提。”深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10个区已建立34个辅具借用便民服务点,为市民提供辅具借用服务1.7万人次。

  在深圳市星火传媒科技负责人高双文眼中,科技助残也为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带来变化。这家创始人3/4都是残疾人的企业研发了一款名为“童真同趣”的VR虚拟融合教学系统,正在成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新“利器”。

  “它对患有孤独症、抑郁症、读写障碍、多动症的儿童很有效果,可以通过不同课程设计,让孩子从虚拟的世界慢慢过渡到现实和正常的教学环境中,从而完成康复训练、提升智力水平。”高双文说,自研发该款产品以来,已与多家康复机构展开合作,对特殊儿童干预效果明显。

  公司创立之初便以“公益促发展”为理念,2022年以来已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了30多场“党员服务市集”活动,服务上千居民。“‘科技助残’是深圳公益事业新风口,希望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依托科技力量,帮助更多残疾人。”高双文说。

  裴晓飞也在积极为入孵的辅具企业牵线深圳科技巨头企业。“这些大企业技术非常强,它们加入辅具市场,对残疾人初创企业进行技术帮扶,比如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等,就可以极大缩短研发期。同时,也可以吸引各类公益基金到项目上来,让产品更快地落地市场。”裴晓飞透露,目前正在跟华为、富士康、腾讯公益基金等商谈,“想先从助残爱心企业入手”。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提升用户体验,深圳市盲友科技有限公司也与京东商城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加强了我们在电商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能力,还意味着双方将共享资源,共同研发更多面向视障人士的定制化服务与产品。”李振宏说。杨秀芷则表示,毕业后要将公司继续开下去,希望到更多高校传播“科技助残”理念,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更多残疾人贡献智慧力量。

  2024年1月,深圳顺利通过广东省辅助器具珠三角区域中心(大湾区辅具创新中心)创建中期评估验收。而孵化空间也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政府、残联参观学习团队395批次约2000人,全国示范作用凸显。

  “在科技助残事业上,全国是离不开深圳的,它不仅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更是高质量助残的创新者,未来我们要把深圳模式复制推广到全国。”裴晓飞说。

  撰文:张玮 蔡敏玲  【编辑:李润泽】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