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布时间:2025-01-05 20:32:02 来源: sp2025010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文化形态,确定了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坚持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战略方针部署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实践的创造性结合与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此后,我们党又提出了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明确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经验,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目标,提出了“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统筹推进文化工作全面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始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汇聚共识的作用,营造全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始终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这些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将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正运用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奋进力量、营造良好环境,为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

  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政治保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审美能力、道德素养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配置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推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项目的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必要条件。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归属感和自觉践行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程,合理设计思政教材和课程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大社会基层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力度,创新文化宣传方式,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当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民族特色,更好地涵育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坚持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引领时代潮流,全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要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各地应当整合当地历史发展和古迹资源,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创新文物展览方式,创建舞剧、纪录片等多类型文物历史宣传方式,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历史文化精神。

  要坚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创新国际间文化交流方式,将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凝练出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通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传播到海外,综合运用人际传播、网络平台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魅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要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征程。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分利用我国地缘政治优势,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各国贸易、文化互通、互鉴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务实合作,将“一带一路”打造成文明交流互鉴的样板,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杨垠红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 【编辑:张子怡】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