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02 21:29:44 来源: sp20241202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见成效(财经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供大件商品“免息分期”服务,创业贷款覆盖更多人群,日益丰富的商业健康保险充实个人保障……近年来,在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金融系统深入落实金融为民理念,制定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举措,治理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政策引领下,金融机构围绕便民利民改进产品优化服务,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记者进行了采访。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保险金直接抵扣医疗费用,省去了整理住院材料、申请保险理赔、等待保险金发放的过程。”不久前,黄女士不慎跌倒,腰部受伤后住院治疗,为她承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与医院联通服务平台,提供“出院直付”理赔服务。在黄女士办理住院费用结算时,赔付的保险金2940元在住院费中予以抵扣,理赔服务便捷、快速。

  “以前遇到过信用卡打着‘免息’旗号收取高额手续费的情况,实际利率并不低。现在,信用卡产品利率展示清楚明白,让消费者用起来更安心。”在北京市朝阳区从事金融工作的许锦介绍。

  金融消费更加安心,是不少消费者的切身感受。这背后是相关制度的持续完善。据了解,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从强化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完善监督管理规则、及时惩处违法违规现象等方面,建立行为监管框架,着力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今年3月,《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管理办法》提出针对性要求。例如,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以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披露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利息、收益、费用、费率、主要风险、违约责任、免责条款等可能影响消费者重大决策的关键信息;不得进行欺诈、隐瞒或者误导性的宣传,不得作夸大产品收益或者服务权益、掩饰产品风险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等。针对“理赔难”,规定不得拖延理赔、无理拒赔。

  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办法》既全面规范经营行为,又注重构建长效机制,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完善消保审查、信息披露、适当性管理、个人信息保护、合作机构管控、消保内部考核和审计等工作机制,构筑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系。同时,在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和依法求偿权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有利于更全面地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办法不断修改完善,当前和未来工作方向、重点进一步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说。

  “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金融秩序、确保金融持续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说,要标本兼治化解突出矛盾,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治突出问题,弥补制度短板,建立健全消保长效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履行主体职责,多措并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抓住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下,各金融机构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健全消费者保护工作机制。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强化系统观念,把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业务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自觉规范产品服务,抓好客户投诉源头治理,进一步增强客户信心,筑牢资金安全“防火墙”。中国人寿着力构建“大消保”格局,搭建起“集团统筹、各成员单位主责、跨条线跨部门协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的消保工作体系,持续升级综合化的产品和服务,多措并举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客户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要将消保工作覆盖日常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建立从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到事后追溯的管理闭环体系,在处理纠纷、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不断优化改进服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力度,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某商业银行建立起零售业务反欺诈智能风控系统,7×24小时监测账户异常行为,实现欺诈风险事件精准防控。不久前,该系统监测到客户王女士在转账过程中,交易对象、交易金额、交易设备均具有可疑特征,银行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提示王女士电信诈骗风险,成功阻断诈骗行动。据统计,2022年以来,该商业银行已累计通过反诈系统主动拦截和劝阻被诈客户近1300户,保护资金近1.7亿元。

  蚂蚁保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机构研发的“理赔大脑”可智能识别107种医疗凭证,为消费者缩短理赔立案时效,大幅提高理赔审核效率。以住院医疗险为例,保险公司在蚂蚁保平台上的4日结案率达88%。

  “利用金融科技解决用户痛点,完善全流程理赔体验,对机构和消费者而言是双赢的选择。”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刘骏说。

  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是金融机构增强业务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是金融机构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应深入理解监管重点,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合规经营水平,充分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提高服务效能,赢得良好信誉,促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适老化升级持续推进,对新市民等群体的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让百姓更充分、更公平地享受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服务适老化升级持续推进,为新市民等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力度也不断加大。

  不少老年人仍有使用纸质存折的习惯,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办理业务需要,有的银行在网点加大可受理存折业务的自助设备配置量,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结合部分老年人使用手机办理业务困难的情况,有的保险公司实施线上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面向老年人推出“保险服务代办”功能,老年人可授权亲友代为办理理赔业务、保险增值业务和查询保险信息。有的保险公司电话客服可主动为老年客户接入人工坐席,提供个性化服务。

  2021年,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指导和推动银行业保险业不断丰富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优化网点布局、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升级智能设备、手机APP,探索开发适老化产品等,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董希淼说。

  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完善。中国农业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结合新市民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方面的需求,农行提出“521”方案,即做好基础权益、医疗保险、养老金融、教育培训、“反欺诈”宣传这5方面保障,加大信贷投入并优化创业就业金融支持产品和服务,同时提供一体化优质金融服务。不少保险机构则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店店主等群体创新推出专属保险产品。

  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也将加快完善适当性管理体系,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当性操作标准,确保把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当的客户。

  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持续加强。9月15日至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指导各金融机构集中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的教育宣传,下沉教育宣传重心,贴近金融消费者,围绕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务场景和高频事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金融教育宣传。

  “加大力度普及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有利于提高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百姓树立理性消费投资观念,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合理进行金融消费,营造更好的金融消费氛围。”董希淼说。

  本报记者 屈信明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