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私域消费乱象没有法律空白

发布时间:2024-11-05 01:59:12 来源: sp20241105

  随着消费场景不断拓展,私域消费越来越普遍,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宠,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带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课题。

  所谓私域消费,是指在私有的空间或社交圈子内进行的消费活动。私域消费不乏乱象,如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据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披露,随着电商渠道的多样化,私域消费投诉呈现上涨趋势。执法部门也表示,当前私域消费纠纷化解的成本较高,调解成功率较低。

  处理私域消费纠纷之所以难,主要因为此类新消费场景具有新特点。首先是“封闭性”“分散性”,让监管无从下手。私域销售是近年兴起的一种营销模式。与公域平台网购不同,私域消费目的的实现发生在一定的社交圈子内,如粉丝群、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相较于传统电商模式,私域销售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商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与粉丝互动,提升消费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和信任度。这样一个相对较封闭的消费场景,市场监管部门很难实时监测正在进行的交易,也难以“进入”其中进行取证。

  其次是商户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某种程度上游离于平台束缚之外。私域电商通过各平台引流,将客户导入自己的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进而积累和沉淀私域流量,这些流量用户就是他们的客户。如此一来,对他们来说,平台只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而不是电子商务法中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他们也不是平台内经营者,既不再依赖拥有公域流量的平台,少了平台抽成,也不受平台规则约束,多了议价权。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可为消费增长提供新动力,但必须要健康规范发展。私域消费虽重“私”,但并非法外之地。也就是说,不存在消费者利益被侵害后出现法律空白的状况。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一起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假的典型案例,涉案经营者就被认定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受到依法惩戒。

  从本质上看,私域电商作为经营主体,是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其必须依法办理经营主体登记,对收集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遵守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从客户关系来看,私域电商更应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和长期关系,而不是唯利是图,施行坑蒙拐骗的违法勾当。身处新消费时代,不仅消费方式、消费场景在变,消费关系也不同往昔。对私域电商而言,顾客变身为粉丝、会员、用户;对消费者来说,商家化身主播、群主、博主。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商家都应做到守法依规经营,坚持诚信自愿的市场原则。

  当前,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新型线上消费模式将加速渗透,更好满足消费者快节奏、高品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新消费新场景必然带来一些新问题,给市场治理带来新挑战。

  对于私域消费维权,相关部门应及时跟进研究其趋势特点,加强源头治理,提高法律法规适用性,有效增强执法监管针对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锁定”异常行为,加强监管穿透力。同时,私域消费所涉及的各平台应落实好主体责任,加强平台自治,注重监测不良导流行为,对发生在平台上的不法交易行为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共同营造公平交易环境。

  私域消费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精准地获取符合预期的商品,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消费者需保留好消费证据。不管商家吹得如何天花乱坠,都应理性客观消费,谨防被忽悠。如遇被不法商家“踢出群”或商家“玩消失”甚至消费欺诈,消费者应当依法维权,及时举报不法商家,并向平台反馈甚至追责。(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万祥) 【编辑:张子怡】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